英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英勇奮鬥、自強不息光輝歷史的永恒記憶和象徵,是支撐人們對崇高與偉大、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一如捷克作家伏契克在其《論英雄與英雄主義》一文中所言:“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正是英雄的這種優秀品質和為國家、為人民所作出的貢獻,人們唱英雄、讚英雄,把英雄人物作為文藝作品的主人公去刻畫與塑造,使英雄形象成為佇立在人們心目中的一座座永遠不朽的豐碑,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崇拜的偶像(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情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時代的英雄),進而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發展、促進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正能量。$ Q) R2 j0 p y0 O
, F( v8 I. E, H+ E% s4 Ctvb now,tvbnow,bttvb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在一些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去英雄化。也就是說,一些編創人員為了達到某種效果和目的,在實際拍攝時或故意回避對英雄人物英雄壯舉的正面描繪,只對他們進行平民化的表現,甚至展現英雄人物懦弱的一面,目的很明白,就是要消解掉英雄人物身上所謂的“耀眼的光環”;或者乾脆將英雄另類化、異類化,這些“英雄”食盡人間煙火,行為怪異,舉止乖張,言語粗俗,讀者從他們身上感受不到半點的崇高與莊嚴,而且,他們成為英雄並不是因為他們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多少貢獻,種種的機緣巧合使他們“一不小心”變成了“英雄”。 8 ~& |9 y4 c' t9 ^# G. n: A% x7 W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B; B6 l: r: D/ I& w+ G: t
這種去英雄化的傾向在當下還很有市場,甚至受到了某種追捧和歡迎,一些影視劇在播出和公映之後還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和票房收入。這種現象在前段時間觀眾津津樂道的電影《廚子戲子痞子》和電視劇《民兵葛二蛋》中鮮明地體現了出來。一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由同一位演員主演,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收視率和票房率。這種結果的出現,除了演員不錯的演技外,還有演員的另類出演,不僅滿足了大眾的“審醜趣味”,也使這兩部以抗日為題材的作品散發出怪異的味道——一個遊手好閒、滿口粗話的鄉間混子不經意間成了抗日的英雄,其思想覺悟提高之快也令人稱奇;舉止怪異的廚子戲子和痞子搖身一變成了抗日的臥底,且個個都是身懷絕技,令日寇聞之膽寒。這樣的英雄形象除了博人一樂外,給人的感覺就剩下“好玩”了。 4 M5 a6 z# N6 A2 m" k5.39.217.77公仔箱論壇5 V6 Z+ V V: q
這種“無厘頭”式的英雄無疑是當前中國影視創作中的一個另類,它與多年來中國文藝界反英雄、解構英雄思潮是一脈相承的。眾所週知,上世紀80年代以降,西方的各種文藝思潮都被拿到中國來進行實驗,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具有廣泛批判精神、主張打破現有秩序,包括個人意識、創作習慣、接受習慣、思維習慣等在內的舊有秩序的——解構主義。在當時情況下,解構主義創作思潮確實為否定長期以來英雄人物“高大全”創作模式和“三突出”創作理念找到了重要理論依據,“避免崇高、戲謔莊嚴”成為口號並被付諸創作實踐。5.39.217.777 h) c- c4 E Q9 C
tvb now,tvbnow,bttvb3 x; n/ k* N6 F+ b% E
去英雄化讓英雄褪去了頭上那耀眼的光環,讓英雄回歸為普通人,這對引領文藝創作擺脫“文革”時期英雄模式的影響,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不無裨益。但是,英雄之所以能成為英雄,除了他為國家和民族所作的突出貢獻外,還有他不同於常人的優秀品質,去英雄化將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否定掉是不現實的。更何況,作為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英雄人物一直是培育大眾民族感情、激勵人民頑強鬥志的楷模,也是提升大眾高尚精神品質、引領正確社會價值取向的標桿。否定英雄存在的偉大意義,實則意味著否定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史與發展史,消除了人民對偉大與崇高心懷敬仰的感情基礎。tvb now,tvbnow,bttvb9 s( h4 M; c6 D& O4 M3 s4 ^
h& y- X! V6 S2 Y6 vtvb now,tvbnow,bttvb如果去英雄化對英雄人物的解構最終演變為對英雄及其存在意義的全盤否定,就會剝奪大眾對英雄精神的追求和嚮往,整個社會的價值標準與道德水準就會出現滑坡乃至逆轉,大眾就會失去向上奮鬥的理想甚至方向。其後果是令人擔憂的。人們開始了一次急切地重建英雄價值體系的探索之旅——注重展現英雄人物身上人性的光輝、消解英雄的神性特質,將英雄平民化或將平民英雄化等創作手法和理念便應運而生。不可否認,在這種探索與重構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有分量的優秀作品。比如上世紀80年代被評論界充分肯定的“梁三喜的帳單”(《高山下的花環》),就生動展示了“英雄的困厄”。此外,一大批身上雖有缺點,其行為卻仍能催人淚下的平民英雄的出現,同樣展示了新的英雄理念為藝術創作帶來的新的生機。但是,去英雄化所帶來的問題和不良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價值觀、英雄觀的日趨多元化,去英雄化在如今的一些影視劇中也在改頭換面,速度之快猶如川劇的變臉:猥瑣的痞子、好閒的遊民、青樓的妓女、幫會的頭目、佔山為王的土匪等等都成了主角,搖身一變都成了抗日的英雄。去英雄化最終讓真正的英雄走上了窮途末路。公仔箱論壇2 ?# r2 {+ C/ N- @3 I, y
5 m9 a' b' F7 H%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去英雄化或許一時能推高票房收入和收視率,也能為廣大觀眾帶來開心的一笑,但它只能是影視劇創作諸多風格中的一條支流,它懈怠大眾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的麻藥作用卻是持久的。因而,承認英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用滿懷崇敬之心去表現英雄、展現英雄的時代風采,充分肯定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應當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時刻牢記並身體力行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