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大教書將近十年,還記得初為人師時的振奮,理想主義的熱情使我對教育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幾年下來,雖然對人世依然滿懷理想,但是卻逐漸缺乏對學生的一份熱忱。 ~3 E" r+ ]) Y/ c1 r t" P " f' {7 s4 O! I8 }! i, a, ~, m. x其實使我產生教學挫折感的主因,是來自於學生的冷淡。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教學認真、思路清晰、表達能力強的老師,但是面對台大學生,似乎不論自己教學多麼投入、賣力,也很少得到學生的鼓勵,台大學生好像不太在乎老師的好壞,只在乎分數給得是否「營養」。4 t/ c7 W* C7 u1 V7 y, A
5.39.217.77, V7 Q$ F" Q ~6 s9 c/ P
有時候我會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失望,我告訴他們,當初從未想過留在美國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在美國當助教時,曾經實際教過四年書,覺得美國大學的師生關係缺乏「人味」,大學彷彿只是另一個「菜市場」,學生買「分數」,老師賣「分數」,「銀貨兩訖」後就各自拍拍屁股走路。我討厭這種交易式的教育,認為師生不應該只是「分數關係」,應該分享生命的經驗、交換人生的理想。台大的教學經驗,令我有點「回到從前」的感慨。tvb now,tvbnow,bttvb3 P% ?0 f0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