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越诉苦越得不到同情 [打印本頁]

作者: hoshiko92    時間: 2012-12-9 06:42 PM     標題: 越诉苦越得不到同情

有的人無論在什麽單位工作,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習慣性地向別人倒苦水,總是希望別人能幫忙,替他化解困難。結果可想而知,同事們只會疏遠他。職場中有另壹類人,他們獨立自強,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想到逃避,而是琢磨著怎樣解決,這樣的人,即使他不向人求助,卻總能引來周圍人的援手。
$ n5 Q4 _) E# Z9 p, M+ G" S, e  ; \& [+ X3 Y) W, j5 }
  這並不難理解。前者心存“受害者意識”,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情,這反而引起了他人的反感;而後者則持有積極向上、獨立自強的信念,博得了人們的尊重,於是主動伸出了援手。
- S: g# z: z3 x5.39.217.77  
$ U# j4 |0 p! c! c$ k. ~tvb now,tvbnow,bttvb  這種受害意識是正常的心理過程,因為每個人都是從小就無條件地受到父母的積極關註,心理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從“完全的自我意識”到逐漸學會區別自己與他人、學會體會他人的心情與思想、到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過程。壹個生理成熟的個體如果總是希望他人無條件地去關註或幫助他,那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誠然,每壹個成年人都不由自主地渴望獲得與年幼時相似的無條件關註,但成人的世界需要更加理性的思維邏輯和行事規則,盡管內心深藏著期望,行動上還是需要自我約束,這樣才符合社會規則。所以,這位“受害意識”深重者沒有得到她期望的幫助,也就很好理解了。
- L, m1 r, b, x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1 p' g; d1 _$ z8 C( R1 Z+ f- ]# F
  而獨立自強的人,恰恰是努力讓自己的行為符合成年人行事規範的人。他們所承載的負擔,周圍人能感同身受;而他們為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負荷所做出的努力,周圍人也能感同身受,故而容易引起彼此的共鳴,贏得尊重。& w6 E" R( P, h0 V  Y
  ' [( \/ e# Y) J% n" \7 x
  以心理咨詢中認知療法的思想來看,壹個人當把任務責無旁貸地承擔下來時,這種積極的認知方式,就已經決定了他的處事方式會更傾向於理性,因為他沒有把這項任務看作是負擔,他首選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也不會是推卸責任。於是,我們經常看到越是自信的人,困難的任務反而越能激發他的鬥誌與能量。tvb now,tvbnow,bttvb9 P3 H- j2 ?# ?# B/ ^$ l+ H
  公仔箱論壇! l% {) `; N2 ]) Z% u3 n
  習慣求助的人,如果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很快就會發現,那個令人不堪的包袱,並不像想像的那麽重。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