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調查稱超8成受訪者認為網絡改變自己性格 [打印本頁]

作者: nt1972    時間: 2012-5-24 06:16 AM     標題: 調查稱超8成受訪者認為網絡改變自己性格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5.1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38.3%。& y) u$ ?3 ^9 V! |* o! E9 O& z- t  u

- ]" S- x9 _3 n! E. S  網絡在給我們帶來海量信息與溝通便利性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習慣甚至性格。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6491人進行的調查顯示,83.2%的受訪者坦言網絡改變了自己和周邊人的性格。“上網強迫症”與“網絡孤獨症”成青年兩大最常見症狀。受訪者中,90後占14.5%,80後占52.6%,70後占24.2%。
) e' ?0 x' }% C6 Y9 [公仔箱論壇
3 n, z; m2 p+ ?  v公仔箱論壇僅46.6%的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網( \+ g) A- q4 D4 @, Q7 c6 L
  北京80後青年程峰由于職業需要,每天都會通過電腦與他人溝通。他的生活逐漸變成上班也上網,下班也上網,連在路上也要用手機上網。. Y4 d' ^5 E  Q8 m! r& H* {( @8 I1 O
5.39.217.77" A6 Z% ]  Z2 {8 y+ W
  “再後來,我開始整天刷屏,時時刻刻都在刷,周末也會在網上泡一整天,明明沒有什麼事兒,也一定要上網。開著電腦才覺得踏實。”程峰說。5 U  ?7 O% ?- Y% V  {

; h5 x( r5 q- k, i  不由自主想上網,明明沒事可幹,卻反複刷網頁、博客──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上網強迫症”。還有網友在豆瓣上組建了“上網強迫症”小組,成員已有730人。很多人都表達了類似感受:我因為無聊所以上網,可上網也挺無聊的,越上越無聊,睡覺前發現自己又無聊了一天……公仔箱論壇% A8 d% `+ [+ _/ @
tvb now,tvbnow,bttvb1 X* ?( ], v2 o
  調查中,84.0%的受訪者表示周邊存在“上網強迫症”的青年多,其中32.7%的人表示“非常多”。39.6%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上網強迫症”。
; A8 d9 m5 Q/ z) u2 ?公仔箱論壇
  W4 A' a- m. w+ \  O6 [" D  Xtvb now,tvbnow,bttvb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指出,人們在上網初期會產生愉悅感,通過長期使用,不斷強化這種愉悅,最終產生“上網愉快,下網就不快樂”的感受。接著,在心理上也會形成“強迫上網”的機制。使用者會始終保持“上網讓人快樂”的思維定式。
. O( G: C- f: Q- B: K0 S( e公仔箱論壇0 |! }! S5 ?' p6 U" o# P' X' x. ?- ~
  調查中,92.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網。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網,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網。32.1%的人表示自己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漫無目的的上網者。
& ~. ~  [' Z) ?. X, T/ L. |! g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h3 |) l# H2 c  j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雷靂指出,一方面,互聯網由于自身跨越時空、匿名性、非重複等特點,可以給一些較為害羞的人群提供相對舒服、不緊張的交往空間。另一方面,相對于面對面交談,在網上的一言一行,包括眼神、姿態、衣著打扮、身體特征等,都是匿名的。你可以根據意願選擇性地表現自我,甚至可以通過虛假和誇大塑造出理想化的形象。
2 J) V, J+ y& q( F% J& B8 N
9 Y+ b: M6 z, y' W& |7 z3 I% F  人們上網都幹什麼?排在前三項的分別是“看新聞”(75.5%)、“查資料”(66.0%)與“聊天”(64.5%)。公仔箱論壇! n6 C0 b$ j7 d& l% w, j
公仔箱論壇) ^9 R6 R  I0 C" Y/ s- P* ^
  調查中,49.9%的人自稱“網絡購物型”上網者,43.4的人自稱“新聞搜尋型”上網者,38.1%的人坦言自己是“打發時間型”上網者。其他類型還包括“學習深造型”(31.5%)、“網絡社交型”(31.3%)、“職業需要型”(30.3%)、“在線游戲型”(26.2%)等。
- U0 X" W9 V5 s! ?&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T6 W% k0 e(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0.9%的人表示網絡讓親情友情愛情都變淡了tvb now,tvbnow,bttvb  P/ b2 q4 R! u7 Z
  新婚不久的天津市民劉冬,最近常跟閨蜜抱怨自己與老公越來越缺乏溝通。她說,以前談戀愛時和老公常常交流,現在兩人下班回家後就各自抱著電腦上網,幾乎不說話。“每個人都在成長與變化。如果不及時通過溝通了解這種變化,很不利于夫妻和諧。”
' r6 C! g: P/ L: D! U
  E: N' ]% G, T# {% l1 D  深圳某高校大三學生林婉清告訴記者,她們宿舍的6名同學每天晚上回宿舍都在自己的座位上戴著耳機,看著電腦,不跟其他人說話。即使有事也只會通過QQ或MSN說。“那種安靜與沉默,常常讓我感到害怕。”5.39.217.778 Z% H- C8 F) s" G$ m3 a
$ f4 k% [; w& O1 M% m3 X
  淡化個人的社會交往,對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失去感受力和參與感,變得越來越孤僻──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網絡孤獨症”。調查中,75.0%的受訪者表示周邊存在“網絡孤獨症”的青年多,其中22.9%的人表示“非常多”。34.4%的人坦言自己就有“網絡孤獨症”。
1 y. |) N# V" U% U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R% n4 }" k7 r
  60.9%的人表示,網絡讓日常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都變淡了。39.4%的人認為上網對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系影響很大。
) w2 T% M" b# c2 m0 L( g; Q
: Z* ?0 }8 n* ]2 `+ F0 A: f5.39.217.77  另外,83.2%的人坦言網絡改變了自己和周邊人的性格。具體而言,63.6%的人認為過度上網使人“變得內向”;57.3%的人覺得整天泡在網上讓人“更孤獨”;46.2%的人選擇“缺乏創造性”;41.5%的人選擇“變得被動”,34.8%的人指出網絡會讓人“情緒低落”。
. R% s6 T- F# z3 U( }- W* N9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1 E0 [- \8 Q8 k  K
  雷靂說,在網絡上形成的同伴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弱聯系”。網絡好友難解“近渴”,因為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只有上線才能聯系,很難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甚至產生低落、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所以,人們更需要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有效、親密的同伴關系。
0 @# X; B$ m5 G$ R) y5.39.217.77tvb now,tvbnow,bttvb8 ]; w4 I; s; V6 I$ V  t! G% [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宗奎教授表示,社會交往中較易退縮、較為內向的人,在虛擬網絡的交往中,往往也會呈現與他人較為低頻的交往互動,帶來更多的孤獨感。另外,在一些社交網絡中,人們常常會獲得較多的粉絲好友,但在生活中能深入交談的卻不多,這會形成強烈對比加劇孤獨感。長時間上網,減少甚至剝奪了人在現實社會中的活動機會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可能讓內向的人更加孤獨。1 m# A0 Y% H4 C) t* G! p

. r  J7 S# \9 f  網絡使人們哪些習慣被弱化或漸漸喪失?調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寫信”(69.1%),其次是“看紙質書”(56.5%),排在第三的是“做運動”(46.8%)。公仔箱論壇2 q1 c6 R5 B% T; Z#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g# b8 [, z  ^
  接下來還有“打電話”(36.9%)、“面對面溝通”(37.7%)、“外出參加聚會”(30.0%)等。& U9 G( S& H) Z4 z+ I+ R
tvb now,tvbnow,bttvb5 c$ H& f9 P% U. L( Z8 _5 W
84.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自覺管理自己和網絡的關系tvb now,tvbnow,bttvb1 u) E4 l- U" u9 q6 K9 C5 W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李彬彬告訴記者,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無節制上網會產生負面影響,開始自覺管理網絡使用行為和習慣。比如,她安裝了上網控制軟件,控制上網時間,特別是游戲時間;她還在電腦上貼了提示語──“不要成為網絡的奴隸!”她們宿舍還發起了“每周停網半天”的計劃。公仔箱論壇; c" s$ ]6 s( K; S. C! }

: q) X# z7 B: q1 Q( w2 C! M# H5.39.217.77  調查中,84.0%的受訪者認為應自覺管理自己和網絡的關系。83.8%的人表示要學會建設性地使用網絡。3 q) |1 p8 Z9 j; h6 m3 d1 E
& c" M, N+ r# H7 b0 k
  陶然表示,在壓力過大、情緒煩躁時,人更容易對某種事物產生依賴,形成強迫行為。他建議,首先應打斷成癮的鏈條機制,找到替代上網的方法,例如聽音樂、繪畫、體育鍛煉、出門旅游等;其次,學會覺察、體驗、表達及管理不良情緒,找到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並進行分析。同時,採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到虛擬的網絡空間中。5.39.217.77% P$ H$ ~( T; z' H/ f- u
tvb now,tvbnow,bttvb! j* ^" T, ]( d! @& h( o
  周宗奎認為,除了自省、自律外,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應加強對網絡行業本身的規範,促進健康的網絡環境的形成。例如,繼續關閉不良網站,限制在線游戲的最長在線時間等。此外,家庭、社區、學校應加強對青少年使用網絡習慣的培養教育,讓青少年從小掌握自主、自控、自律的能力,從小學習健康使用網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並能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中平常看待網絡,從小學會做網絡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公仔箱論壇+ B' G( Y, h! J% W8 D, K
tvb now,tvbnow,bttvb5 a' p9 H4 T( u: K  U
  如何建設性地使用網絡?調查中,63.7%的人表示應自覺提醒自己在網上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61.3%的人指出,應自覺管理每天的上網時間;51.2%的人認為年輕人要把注意力放在真實生活中;44.7%的人提議人們應培養更多的線下興趣愛好。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