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瞬間看地球] 非洲雨林消失 恐與農耕有關 [打印本頁]

作者: hamtu5168    時間: 2012-2-28 07:29 PM     標題: 非洲雨林消失 恐與農耕有關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據《洛杉磯時報》報導,法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非洲中部的班圖族(Bantu)農民的經濟活動可能是導致雨林變成乾草原的原因。

2月初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篇文章裡,描述班圖族農民為尋找肥沃農耕土地,他們朝東方和南方熱帶雨林開拓,使得中非地區的雨林地帶,有部分土地變成大草原。

班圖族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東部至非洲南部超過4百個族裔的統稱。許多族裔語言中的班圖就是人的意思。他們最早生活在西非的喀麥隆與奈及利亞,後來往南遷徙至南非,主要的生活型態是養牛、種山藥的務農生活。

研究主持人巴戎(Germain Bayon)是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French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xploitation of the Sea)的地球化學家,他和同事原本的研究計畫是試圖比對數千年來的雨量與岩石隨著時間推移而風化的關係,從沒想過從剛果河河口取樣的沉積物會與人類行為有關。巴戎說:「沉積物在這個地點不斷累積,讓我們有了微粒的完整紀錄。」

人類活動影響風化作用

形成土壤的成因有很多,降雨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當雨量降到地球表體,大氣層的二氧化碳被水滴包覆帶進暴露空氣中的岩石和土壤,其中鉀元素被快速地沖刷,鋁元素可以停留較久,因此,化學風化的程度越嚴重,鋁元素與鉀元素的關聯性就會越明顯。

回溯至2萬年前,鋁與鉀的比例與降雨量化學風化似乎是同步的,化學風化作用增加或減少證明和雨量有關。但是這個緊密的關係在3千年前失衡,儘管氣候已經變得乾燥,土壤中鋁和鉀的比例明顯增加,當時沒有令人可信服的理由來解釋這個現象。

巴戎說:「我們第一次看到結果時就愣住了。」研究成員發現當時也是班圖族開始遷移的時間,於是推出合理解釋。班圖族人進入雨林地帶,使用鐵製工具砍倒樹木,清除土地後作為耕種山藥和珍珠栗米的地方。

數名考古學家為這份研究結果背書,與他們發現的鐵製文物考證年代相當。僅以少數的樹林幫助水土保持,但土壤仍容易遭受化學風化,甚至在下大雨時更顯嚴重。

巴戎和其研究團隊認為,人類活動可能對化學風化產生影響。維吉尼亞大學氣候與地理學教授魯迪曼(William Ruddiman)表示,巴戎的研究論述相當具有說服力,他說:「我不認為有其他可能的推論。」魯迪曼並未參與巴戎的研究計畫。

解釋過於簡化

德國歌德大學的植物考古學家農以曼(Katharina Neumann)則有不同見解,她認為證據不足,孢粉分析(Pollen records)顯示雨林被砍伐後不會立即形成草原,而是先長成次雨林,所以人類不會造成研究者所斷言的現象。她補充,在任何情況下,該地區早已在班圖族抵達時就形成乾草原。

她表示,就政治意義而言,將環境劇變歸因於人類是有意義的,但卻有過度簡化之嫌。

她說:「我強烈不贊同這個理論,每件事都是由人類造成或人類破壞環境等等,但是除了雨林地帶,其他地區取得的考古資料和古物資料顯示人類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程度要薄弱多了。」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