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百年後的今天,“海軍”這個曾讓朱紫坊無比榮耀的名詞,在今天僅僅只是個回憶。薩鎮冰的堂侄孫薩本輝老人告訴記者,如今在福州的薩家子孫,從軍的幾乎沒有,而最讓老人痛心的是,在“文革”中,薩家人為了自保,不得不親手毀掉先祖留下的官袍、軍裝以及信札等物。0 [" j# Q) p1 `- \
薩家的隔壁,住的是民國海軍運輸艦隊司令張日章的兒子張敬德,老人今年已八十高齡了,膝下有個剛讀小學二年級的孫女。不過他打算等孫女長大時,再告訴她,她的曾祖父在抗戰期間,曾指揮少得可憐的船只,搶運了大量物資前往重慶,才保證了大後方的戰備,也正是她的曾祖父,代表中國海軍接受日軍的投降。. `. @8 m* [8 j% W" X! r Y
硝煙散盡,如今的朱紫坊,海軍的影子漸漸隱藏了,不過這裏卻有兩樣出名的東西:破店的蹄髈和各家的糯米團。5.39.217.778 i g( d1 g! ^& m, G
在巷口,咱碰到一家小店,剛出籠的糯米團,正冒著熱氣。店主姓陳,他說他搬到這坊間已40多年了,有一手祖傳包團子的絕技,所以總是不愁生意。說話的工夫,又有倆父子,來訂了兩籠。“呵呵,街坊們都喜歡吃,老胳膊老腿的,勉強再做幾年。”提到朱紫坊曾經是海軍巷,老陳一臉茫然,但是對于不遠處的薩鎮冰故居和方伯謙故居,老陳並不陌生,“院子都不錯,不過參觀的人不多。”5.39.217.77& M$ J J. |9 C$ V2 O, }1 s$ X
離開朱紫坊,巷間縈繞著糯米香,足以讓人忘記那段硝煙彌漫的海軍歲月。據說薩鎮冰晚年退休後,執意要住在老宅子裏,經常用薪水救濟附近的居民,以至于自己連吃早點的錢,都要族人供給。看著巷子裏平靜生活的人們,或許,這正是幾代浴血海疆的海軍將領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