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冷知識分享] 世界十大骗局

  “科学与真理同行,也必与丑闻相伴。”这话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的,颇有些耸人听闻的味道。不过客观地讲,世上骗人的把戏太多,而且这些把戏一旦沾上科学的边儿,就更让人真假难辨、捉摸不透。然而骗局终究是骗局,就如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7 W; Q: [: J! m0 n3 v# E3 j5.39.217.77
6 D5 x( r: L9 g  E& c公仔箱論壇  1. 辟尔唐古化石——世纪大骗局
  C4 A' [8 L5 W) }, C. T公仔箱論壇
3 X4 H  S; y, Q8 N' ~. n/ i公仔箱論壇  这一世纪大骗局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科学丑闻之一。1911年,英国律师道森声称在辟尔唐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的一部分。1913年,道森和英国著名人类史学家伍德沃德宣布,他们发掘出了一种半猿半人的生物头盖骨,并说这种生物生活在大约50万年以前。他们的“发现”被当作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有力证据,在人类学上被命名为“曙人”,被认为是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过渡性生物,甚至作为重大科学成就出现在邮票上。1928年,科学家采用含氟量测定古化石年代的办法,查出“曙人”的头盖骨不早于新石器时代,下颌骨属于一个未成年的黑猩猩,他们还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全经过了染色处理。一场精心制造的骗局终于真相大白。
( X: `7 a3 d! d5 Q( M.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Y' O6 l: o: r; A.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N射线——集体的自我欺骗
7 K0 _7 R3 [( s1 ]! S5 h* z2 l* A) C公仔箱論壇

: k) F' B; B  ?0 `5 n
  在1899年英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1903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N射线。它引起了法国物理学界的狂热追捧,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勒尔在内的众多学者纷纷跟进。1904年上半年,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但在法国之外,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发现这种射线。后来,英国物理学家伍德证明,N射线纯属子虚乌有。布朗洛出于急于做出重大成就与英国人一较高下的心理,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作了客观事实。而其他法国科学家则出于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团结在布朗洛周围,从而制造了这幕集体自我欺骗的闹剧。 tvb now,tvbnow,bttvb) |" T0 i) O" {# p% I6 A

4 X, q6 ~6 O" v- O0 i  Q" M%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密立根在做实验时选择数据——伟人身上的瑕疵
0 T: o- G% @. j- v公仔箱論壇+ y1 y$ i' L6 n5 C9 G4 d: o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著名的“油滴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1836倍,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哈夫特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事隔60 年后,史学家发现,密立根发表的58次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没有经过选择的”,而是从140次观测中挑选出来的!他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而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这一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
% q- K" _# n! }* y" A5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Z! U$ p3 b( P  A5 g" V& q
  4. 冷核聚变——急于求成变笑柄5.39.217.77/ o) w3 v6 L5 L
公仔箱論壇) w3 l& O& J, u" ^0 s0 V3 j7 K
  1989年3月23日,美国犹他大学的彭斯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弗莱什曼举行新闻发布会,宣称在实验室的小型装置上,用钯作阴极电解重水,实现了常温常压下的“冷核聚变”。但是,世界各地1000多个实验室始终没有人成功地重复出彭斯和弗莱什曼的实验结果,最终否定了这一成果。他俩的故事也就成了科学界几乎人人皆知的反面教材。 公仔箱論壇2 E: H" V; E% O1 x4 m
5.39.217.77# `/ \+ A$ }5 K- {/ e5 _1 m- \
  5.舍恩《科学》系列论文造假——明日之星的陨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0 S3 W6 T$ t9 l" i$ e# \( J
  z( {0 D" ^% v" m' z3 f
  “舍恩事件”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造假丑闻之一。2002年11月 1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物理学家舍恩及其8名合作者的简短声明,宣布撤消2000至2001年期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篇论文。这8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内容涉及有机晶体管、超导装置和分子半导体等成果。时年 32岁的舍恩曾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90篇论文,一度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候选人。但舍恩的研究结果遭到一些同行质疑,贝尔实验室为此邀请5名外部专家进行调查。专家们于9月份得出的调查结果认为,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而他的合作者们都是无辜的,对此毫不知情。舍恩大规模造假的原因在于他有强烈的名利心,希望通过抢先发表一些猜想而获取荣誉,最终身败名裂。
3 C) W, |8 L2 F; Q8 @" u7 S9 e5.39.217.77
7 W/ m$ z  R$ c"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水变油——现代的天方夜谭公仔箱論壇. {9 W/ t# _( C* B5 k- l( f, x4 Q

4 t) a8 k; J- h) [" I  B1 p& o2 itvb now,tvbnow,bttvb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哈尔滨人王洪成宣称实现了“水变油”。他的理论是配制出一种母液,然后按1:100000的比例兑上普通的水便变成了“水基燃料”,可以替代汽油,而且成本低廉,只用一台简易的机器每20分钟就能生产出1吨母液,而1吨母液就能配制水基燃料10吨。王洪成通过其表演,说服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等都对其深信不疑,还有媒体称此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使水变油成为当时的热点新闻。在1994年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质询前,这一骗局在国内持续了十多年,造成国家损失数亿元。王洪成最后被判刑十年。
9 r% |8 q* Z$ U3 N. Z5.39.217.77
0 s8 c- I" H! z3 z5 R5.39.217.77  7. 辽宁古盗鸟——让化石之乡蒙羞# C+ [% ~% `6 u) O  S0 [1 ?
+ M9 I. L: v# q9 x8 p
  “辽宁古盗鸟”化石是一件由不同动物骨骼化石拼接在一起的假化石,1999年走私到美国后,引起美国学者的高度关注。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称,古盗鸟是连接恐龙和鸟的缺失环节,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后来,我国科学家徐星戳穿了这一骗局。这一科学丑闻随即在西方国家引起轩然大波,包括NBC、《今日美国》、《自然》、《科学》等世界著名媒体争相报道。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p( a" |4 `& j% Q" t- @  Y
5.39.217.77* o6 G  d7 |/ Z; m1 J! B* m  n
  8. 李森科事件——权力扭曲了科学tvb now,tvbnow,bttvb/ ?$ q9 t0 k7 n5 J. X) p, x" q
tvb now,tvbnow,bttvb7 a& v9 Y$ S) M
  20世纪30~60年代,拉马克和米丘林的获得性遗传观念在苏联成为正统,其代表人物李森科出于政治与其他方面的考虑,拒绝接受受到实验支持的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并把西方遗传学家称为苏维埃人民的敌人,利用政治工具对其对手实行迫害,使苏联的遗传学遭到浩劫,并波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李森科事件是政治权威取代科学权威裁决科学论争的典型案例。
9 X) S) i  |0 y4 _- |- j公仔箱論壇* k$ s- ^$ S: I
  9. 萨默林老鼠免疫——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
9 l0 r( Z" f3 x- s7 S+ u+ b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9 s) Z  i' G( x; r- U: F  |  Y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纽约斯隆·克特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廉·萨默林声称,他成功地将黑老鼠的皮移植到了白老鼠身上。萨默林似乎找到了不用免疫抑制药物就能避开排异反应的方法。对于器官移植来说,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1974年,萨默林的造假行为被揭露,原来,他是借助一支黑色的毡制粗头笔才取得这一成果的。实验室中一位善于观察的助手注意到,小白鼠背上的黑色斑点能被洗掉,所以其他一切也就被洗掉了。后来,萨默林承认了一切,用工作繁重为自己辩护。最后,他被判定犯有行为不端罪。萨默林事件引起学术界强烈震动,许多报刊将这件丑闻称作“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 n: T/ S3 ?2 h. k: Q& i- q

7 z. J$ w5 S/ l7 v( I" q公仔箱論壇  10. 巴尔的摩事件——诺贝尔奖得主的风波
6 d' E9 T! V! D5 X- ]& N+ X0 e公仔箱論壇
: A) d3 }0 X* }. C# O+ d1 j; ^公仔箱論壇  1986年4月,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巴尔的摩和其合作者特里萨·嘉丽联名在著名学术刊物《细胞》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然而,特里萨所带的一名博士后发现自己所在的实验室得出的实验数据有问题,可能是造假,这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可悲的是,在长达5年的调查过程中,巴尔的摩始终利用自己的声望公开威胁调查者,反对外界的干预。1991年3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经过两轮调查,正式指责论文中有两个关键实验数据是伪造的,属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后虽证实巴尔的摩对数据出错确不知情,为他恢复了名誉,但他当时还是撤回了这篇论文,公开向揭发者欧图勒道歉,并辞去了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职务。
great
唔錯..
thanks for sharing
科學界大笑話
嗯嗯
! z& J% N/ }1 c0 qtvb now,tvbnow,bttvb感謝大大分享3 }$ E" P) w5 A" Y9 y
漲了知識
谢谢你的宝贵资源与大家分享。谢谢。
很多时候是因为名和利造成的....贪念造成的结果...
Thank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