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套在手指上做紀念或裝飾用的小環,用金屬、玉石等製成。戒指一物究竟屬於哪一國家的發明創造,還無定論。在中國,戒指的使用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大量文獻來看。秦漢時期,我國婦女已普遍佩用戒指。戒指傳至民間,其作用就不僅是簡單的裝飾品了。男女互愛,互相贈送,山盟海誓,以此為證。 一、戒指的起源:
; s) X4 U/ r# B- j
# `! A, P" D2 U0 u7 `; ^tvb now,tvbnow,bttvb1、野蠻說:
2 P- u' L$ v3 jtvb now,tvbnow,bttvb
3 m6 Y( s' C' P2 d5 O* [$ Z公仔箱論壇據說是古代搶婚演繹的結果,當時,男子搶來其他部落的婦女就給她戴上枷鎖。經過多少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戒指表示她已歸我所有。公仔箱論壇7 W4 z6 d) @3 k
& }% r) F$ f' @& [& [tvb now,tvbnow,bttvb2、崇拜說:
5 s. l4 f6 X. O# y
( o8 d0 F2 B( r' S3 N戒指源自古代太陽崇拜。古代戒指以玉石製成環狀,象徵太陽神日輪,認為它像太陽神一樣,給人以溫暖,庇護著人類的幸福和平安,同時也像征著美德與永恆,真理與信念。婚禮時,新郎戴金戒指,象徵著火紅的太陽;新娘戴銀戒指,象徵著皎潔的月亮。
9 C7 o r7 |0 Y2 b a X# {5.39.217.77! U6 m$ z) b: S2 h/ E {+ e
3、實用說:tvb now,tvbnow,bttvb; `6 k- I9 i* i0 S& O9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y8 H# P: o- _# Y+ v' `
這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時還沒有戒指。由於埃及的統治者有將代表權貴的印章隨時帶在身上的習慣,但又嫌拿在手上累贅,於是有人想到鑲一個圓環,把它戴在手指頭上。天長日久,人們發現男人手指頭上的小印章挺漂亮,於是不斷改良,並演變成了女士的飾品。+ R4 O2 q; E3 M* _% ?7 b* G) V2 i# u
tvb now,tvbnow,bttvb5 O/ ^3 z8 s7 J7 Y& M
4、禁忌說:
* T" s! U: y2 U* f, {' u2 g* j2 C0 b; y0 Q+ C8 e0 T
戒指異名「指環」,史書中稱「約指」、「摳(左邊應為「弓」)環」、『手記」、「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宮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有了身孕或其它情況不能接近君王時,皆以金指環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時則用銀指環,套在右手。後來,戒指傳到民間,去其本義,以為美觀,久之便留成風氣。明代都邛《三余贅筆》記曰;「今世俗用金銀為環,置於婦人指間,謂之戒指。」從字面分析「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婦女在當時政指環,並非為了炫美,也非為了裝飾,而是以示警慎,起著禁戒的作用。
8 C( L8 b& T0 _, W5.39.217.77 5.39.217.77/ Y1 {+ @) `4 R# @ |/ f. Z
* {8 p' j. b1 ? E+ |tvb now,tvbnow,bttvb二、戒指的戴法
; G, \# {/ Q, B# }: Z 公仔箱論壇: {: C: b4 y4 r$ t
戴戒指是愛的語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
- z! c6 W8 l( {! G3 O* }3 E' u: ~1 K
" X+ g4 n" m) B在國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還無主,你可以追我」。 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它是與心相關聯的,因此,講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r, }: G% U
2 t0 H) H3 y1 A( Z0 L0 a,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戴法是:
8 @9 I' q* |) `1 V9 Y) j 食指-想結婚,表示未婚;5.39.217.77, \$ _" b0 J) z7 u% j9 U
中指-已在戀愛中;tvb now,tvbnow,bttvb/ B4 C( {& A" d- u" v3 T
無名指-表示已經訂婚或結婚;
B$ Z9 Y4 j- N! U0 W5 M/ p公仔箱論壇 小指-表示獨身。
: r- H) |. ]9 q, ]& h2 `/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至於右手,在傳統上也有一個手指戴戒指時是有意義的:那就是無名指。據說戴在這裡,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