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217.777 W0 F6 I% y/ F9 x2 C' {) J
夏至吃什麼?中醫推「益胃茶」,飲食、穴位養生4要點。
2 ?6 C$ v% |/ s/ \* g4 `: Q* R$ S1 ftvb now,tvbnow,bttvb2 V& Q. I J7 U x
tvb now,tvbnow,bttvb; W" p2 x- P+ V9 \# e6 \5 a
一年當中有十二節令與十二中氣,每個節與氣之間相隔半個月,合稱二十四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依據的是太陽黃經度數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位置,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為夏至點。於公曆6月21或22日交節。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 z2 @! N( u. x* d" f5.39.217.77夏至的意思是夏天到了一個極致,白天時間即將從這天開始逐漸變短,準備近日秋天,而非夏天來臨之意。根據易經一書中所提及:「午月之中氣夏至,對應之卦為姤卦,夏至過後,陽氣盛極而轉衰、陰氣初生,即初爻由陽爻轉變為陰爻」,故俗話說夏至一陰生,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特別須留意養生保健,稍不留神,病戾之氣找上門。公仔箱論壇+ w$ y6 {! ~) O% R! l4 d
夏至養生必知飲食、茶飲、穴位4保養要點要點1》寒涼水果適量此時為瓜果類盛產季節,如西瓜、香瓜等相對比較寒涼之水果,不宜過食,適量為主。建議每週宜2~3次,每次約2~3片即可。
, H- C( e0 y% B& b要點2》減少油炸辛辣食物攝取古有云:「冬至湯圓,夏至麵。」因此時的小麥是剛收成新鮮的,且帶有降火開胃之功效。因夏季仍稍悶熱,宜清淡為主,減少油炸辛辣之食物攝取。
# `, b% k7 v: K! d1 L2 K, q( H要點3》避免腸胃負擔夏季炎熱、心火為旺,但夏至過後即將進入秋天,秋屬燥,在養生茶飲方面可以使所謂的「益胃茶」,來清心益胃,避免腸胃的負擔。
+ d0 q! w4 `; H1 \( Y. ktvb now,tvbnow,bttvb益胃茶
) E) ]- h+ t$ a A+ {1 |0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材料:北沙參1.5公克、玉竹0.8公克、麥門冬1.5公克、生地1公克、玄參1公克、百合1.2公克 。5.39.217.771 v/ _( r. g0 r1 K; \: u+ W
作法:建議採用約800毫升水量的熱水沖泡。5.39.217.77 V0 u4 F/ z2 Z
圖/益胃茶材料有北沙參、玉竹、麥門冬、生地、玄參1公克、百合。0 w8 W4 D) M0 y. o3 ^* G- n. m
5.39.217.770 o Y/ O9 Z/ l5 O1 J. m& [5 T
: ~' E( d( z, v5 S5 m5.39.217.776 b+ ?& u1 N, N: i. q0 \
要點4》穴位按摩養身神門穴:可安神寧心,清火涼營,清心熱,調氣逆。8 ]+ @! O. K% o: y P- d2 X
足三里: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 w7 a* `7 H8 \4 ?0 P) x
陰陵泉:可運中焦,化濕滯。其中一中醫陰陽學說之概念,神門為手少陰心經之穴位、陰陵泉為足太陰 脾經之穴位,兩穴選擇以左邊為主。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選擇以右邊為主。
5 ]" e: E! ~ I/ W! u5.39.217.77冬病夏治,試試中醫預防針「三伏貼」夏至之後雖然日照時間逐漸縮短,陽氣仍然不斷積蓄,在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時陽氣達高,這時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有利於藥物滲透也有助於祛除邪氣。tvb now,tvbnow,bttvb0 g+ l, ^, p( B
根據研究發現,三伏貼除了可以有效改善鼻過敏之症狀之外,亦可以有效預防冬天發生感冒之症狀。陰非侵入性之治療,常被稱為中醫的預防針。只要年滿三歲,身體狀況經醫師許可即可敷貼。tvb now,tvbnow,bttvb$ }% M; A5 @* P3 U0 Z
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清淡且避免辛辣、炸物等膏粱厚味,後天之本負擔變少,身體抵抗外邪能力自然增加。亦可藉由搭配三伏貼來增加自己抵抗外邪之能力,讓身體更加健康。
" T$ @/ Q& |5 h6 n0 O# i2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圖/夏至天氣炎熱,容易使人懶散、心煩氣躁。' y6 ~+ \' E* Z4 b+ m6 K
7 L" X1 A3 j' b: \9 G, ]5.39.217.77, v$ Q( l) [( B; o% p5 C; g'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