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立夏養生宜「養心」!遠離心悸、疲倦、失眠,巧喝生脈飲2茶飲


- w" a! F; b5 F1 ?8 N  J5 {2 z( B5.39.217.77立夏養生,宜補脾養心、增酸減苦,忌心浮氣躁、睡眠不足。
+ Q7 D# z- p9 O$ @. m% K+ x
+ r! B- s# M/ c8 S3 |
8 E/ a6 l) z0 ?. s8 e  L6 J5.39.217.77今年國曆5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立夏」,就是夏天正式的來臨,代表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萬物開始旺盛的節氣。中醫一直有「春養肝、夏調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生學說;在四季中,夏天是屬火的,人的心火也最旺,這是「養心」的關鍵時期。中醫理論的心與西醫解剖的心不盡相同,中醫的心除了調節心血系統,更負責維持神經系統及外在表現精神狀態。1 g1 o* X& j0 a/ \& Q! V
夏天高溫心臟負擔大,遠離心悸、疲倦、失眠先「養好心」夏天天氣溫度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
1 X/ t7 F# F  c1 A5 |4 U;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出汗是調節體溫的其中一個功能,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使氣血調暢;但經常大汗淋漓,會造成陰陽兩虛的狀態。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津傷血,還能傷及心陽,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悸、疲倦、乏力、失眠、口渴等症狀。所以夏季相對於其它季節更需「養心」。
5 ~8 j+ e; ^1 @5 Y+ C5.39.217.7745歲黃小姐,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且淺眠多夢;且她本身就不愛運動,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前來中醫就診,中醫處方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生脈飲」加減兩周後,多汗、心悸的症狀明顯改善,且睡眠品質也有進步。
- |* B, @# r. r' I8 k1 Y5.39.217.77「生脈飲」裡,人參補氣,麥門冬養陰;而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就是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
7 |; |, y3 H! l+ Itvb now,tvbnow,bttvb
) N) ~( n8 {% q9 R, L* g& btvb now,tvbnow,bttvb

+ X0 a, G8 [' r3 B& o5.39.217.77圖/天氣漸熱後,人體出汗多易失水份,可適當吃酸味,如檸檬、烏梅、山楂之類的食物。酸性收斂,既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 H" b7 L! S& a7 W7 f: W3 E公仔箱論壇
/ Y7 m( J  V) p6 r, w% j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2 t$ y: t7 C9 s
立夏養生,飲食宜多吃酸性、補氣食物天氣漸熱後,人體出汗多易失津液(水份),可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烏梅、葡萄、山楂之類,酸性收斂,既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另外,還可以服用一些益氣養陰的藥材,如「生脈飲」。
8 k" A0 U. O* e) g& o$ F山楂荷葉茶材料:山楂1.5錢、荷葉1.5錢,冰糖少許。5.39.217.77' J3 ?4 {( a$ D- m/ r. V7 @( {
作法:材料簡單沖洗、瀝乾後,將材料放入杯中,沖入沸水500c.c.,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引用。
6 P4 X8 ^, Q# T( j6 p5.39.217.77作用: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荷葉消暑清熱利水。
tvb now,tvbnow,bttvb" c0 C- m- c- }
生脈飲材料:西洋參5-8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
  c! p; m3 f! `8 w) A' k作法:材料簡單沖洗、瀝乾後,將材料放入杯中,加入熱水10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 R7 d- l% Y& F* b. d: q
作用:西洋參可補元氣滋津液,麥門冬可清心除煩,五味子則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
# Q. ^$ I! |  A- ]
立夏養生宜養心,更要做到「戒躁戒怒」  中醫所說的「心」,除心臟外,還包括心理方面,養心,就要靜養,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避免生氣導致心火內生,這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所謂「心靜自然涼」。
" q! [# e4 d; i) F! r, w; n  a除此之外,適當的午休也是必要的,因為夏季夜晚的睡眠通常是不足的,所以需用午休時間來補充,一般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
1 I# q8 y" z$ r) G7 T# m# U公仔箱論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