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高燒腹瀉 當心沙門氏菌感染
) }, ~! y2 T+ k% f" M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T& q8 t2 _: t }6 k1 h
' w: Z" i. g! U$ l3 w7 p$ h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I8 ]% E* M0 c
5.39.217.77( w5 |2 B2 X6 z- }2 y#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v l1 z3 p7 s2 F' \0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 D: y. @5 r3 l& y+ \/ G
" J* q9 |- r" o) u! j5.39.217.77一名5歲大的孩童,高燒腹瀉4天,明顯腹脹。X光發現腸子明顯漲大,疑似併發毒性巨結腸症,糞便培養亦發現沙門氏菌,經積極輸液治療、肛管引流、抗生素治療之後病情才逐漸穩定。
7 F1 N# w( x7 R- m4 h4 ?"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N! Y' U4 m# ^9 P! ?
避免食用未熟的雞蛋、肉類、奶類
# g1 P7 F3 S1 B- @- x& i) G8 B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 }5 F2 k$ q' `/ l7 h9 E) r
郭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鍾寧說明,沙門氏菌感染症為食因性感染的疾病,最常發生於5歲以下幼童,尤其是7至10月氣候溫暖的季節。主要因為吃進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例如生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家禽肉類等。臨床症狀常以急性腸胃炎表現,如腹瀉、發燒、腹痛、血便等,少部分病人會併發菌血症,甚至發生轉移性感染。
) q6 `) B( u0 x; I8 k! R
2 J. w0 V) J. X/ Z3 p1 r8 ]0 @公仔箱論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感染的血清型別、食入的菌量及宿主因素有關,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為高危險群。預防沙門氏菌感染,有以下5個重點:5.39.217.775 a1 w* J1 B! _- O3 R" Z0 O
公仔箱論壇' }, D9 Y7 o8 f5 x- H
1、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雞蛋或肉類,牛奶及乳製品經過滅菌才食用。
* f* r1 c7 S( g' p& l8 f5.39.217.77# r9 s# A- K* ?" W( K/ Q7 m
2、接觸過生肉或禽類的烹調器具及工作檯面需充分清潔,並確實洗手。$ s8 {5 {1 P* B' ^
! n) Z/ {/ f% x1 ]- J5.39.217.773、避免嬰兒、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直接或間接接觸禽鳥、寵物糞便或爬蟲類動物。tvb now,tvbnow,bttvb5 @2 a' {/ }. P4 y9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D- I. M3 z- C* c8 v
4、勿同時處理生食及嬰幼兒食品。公仔箱論壇3 ^- s' _1 p. Q, n# Q0 V, J
& W. D* T* j$ f1 p# g- |, ]tvb now,tvbnow,bttvb5、母乳哺育嬰幼兒亦可預防腸胃炎。5.39.217.77$ s& W: H# d% Y% u9 |7 G3 M
% p; I( p) t: `* c2 r
3個月以下新生兒 須小心急性腸胃炎是否染沙門氏菌
) E% z P. p& K( a7 t1 z0 Wtvb now,tvbnow,bttvb; W y7 D9 @3 o- O" S3 m1 u; z
鍾寧醫師提醒,大部分兒童感染沙門氏菌亦以急性腸胃炎為主要表現,少數產生併發症或轉移性感染,例如毒性巨結腸症、菌血症、敗血性關節炎、腦膜炎等。3個月以下新生兒及嬰兒、免疫不全患者、惡性腫瘤患者、鐮刀型紅血球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營養不良者是高危險群。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d9 ^+ J( U, i% Y) g; r
+ N) [0 x2 G: }一般兒童得到沙門氏菌腸胃炎大多不需要抗生素治療,但新生兒、免疫不全患者,或持續性高燒,疑似菌血症或腸道外感染,則需要抗生素治療,通常使用第3代頭孢子素或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兒童急性腸胃炎若合併高燒、血便、發炎指數上升,則很有可能是沙門氏菌感染,必要時就近尋求小兒科醫師協助,嚴重感染時則需要抗生素治療。
! J' V1 @4 P& Xtvb now,tvbnow,bttvb
/ b8 K- l P4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