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 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39.217.774 g, `% ]: n3 E* l/ G B3 R$ z( \
$ {* i- O' c( E5.39.217.77# c% W6 a: ?9 B$ L
許多女性在生理期前或多或少出現不適,中醫治療經前症候群,著重在「疏肝解鬱」,調理身體氣機。中醫經常使用逍遙散來幫助病人調理,平日透過穴道按摩,也可舒緩經前症候群。5.39.217.77: e" q8 x- H; {+ Z' z, d
經前症候群影響心理、生理及行為
; g1 w& W) o& Q5 J+ F8 x5.39.217.77' G* B# [( l H5 i @1 h" V3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林立涵表示,女性月經來潮前一週出現種種不適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常見症狀有150多種,可歸納為心理、生理、行為3大類。心理層面如緊張、焦躁、易怒、情緒起伏大等;生理則包括頭痛、頭暈、噁心想吐、乳房腫痛、小腹悶脹、手腳水腫、拉肚子等;行為可能提不起勁、不想出門,或注意力不集中,直到月經來潮後,症狀才會減輕。tvb now,tvbnow,bttvb3 }2 |) E6 b5 T( R2 u0 ? P
5.39.217.776 ]* W E7 Y+ z
中醫看經前症候群,主要是「肝鬱」表現。女性天生月經、懷孕、哺乳,都會耗傷陰血,較男性更容易陰虛。如果過程中出現加重症狀的因子,如熬夜,會更耗損陰血。中醫裡的「肝」,主要功能在調節身體氣機。一旦陰虛,便會形成「氣鬱」,進一步造成經前症候群。在高壓職場工作,也會使得肝鬱更嚴重。tvb now,tvbnow,bttvb9 F+ s. u( ?1 w) Y' `
$ T: w# ]# W, v" f5 p" C5.39.217.77脾胃虛又吃刺激性食物 經前易腹瀉、脹氣公仔箱論壇+ o. q$ ^8 b( a" V4 _
* `% a' S: @; A( H5 u1 E
林立涵醫師表示,每個人體質不一,經前症狀也不盡相同。火氣大的女性,可能偏頭痛、易生氣、長痘痘;脾胃較虛的人,又常亂吃東西,油炸、辛辣物來者不拒,平日可能只是消化不良,但月經來前會加重腸胃問題,可能頻拉肚子、脹氣或水腫。5.39.217.772 C5 u# R( l7 s. l
: C `# R' \0 S _& e( v/ Q5.39.217.77治療經前症候群,中醫著重在「疏肝解鬱」,再視個人體質、生活作息去調整。最常使用「逍遙散」,配方包括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及生薑。柴胡可疏肝解鬱,當歸有養血功能,白朮、甘草則能調理腸胃。若病人有上火情形,會添加清熱降火的藥材;脾胃很虛的人,則可加入補脾胃的藥材。
- r3 {- o J. B' r* t4 Q/ `$ w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1 n$ d( K3 V$ x3 K
緩解經前症候群 按摩合谷、太衝4穴道5.39.217.771 ~" ?3 H, d. T
3 R# L. B, w2 K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林立涵醫師說明,想緩解經前症候群,平日也可按摩穴道舒暢氣機。中醫常用到「4關」,分別是手掌虎口處的「合谷」,以及腳背第一、二趾中間的「太衝」,左右各一,共4個穴道,略施力按壓,能讓全身氣機更為通暢。5.39.217.77* G: o8 }; ?1 x1 B
tvb now,tvbnow,bttvb7 K. R8 B" G2 t) X: V
另外,手腕橫紋上2吋的「內關」,有安神定志之效;小腿內側的「三陰交」,為肝脾腎3條陰經交匯處,是婦科要穴。如果會頭痛,可加按「風池、太陽穴」;容易水腫的話可按「太谿」、腹脹則可按壓「足三里」,每穴大約按壓3至5分鐘,直至有微微的痠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