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飄散咖啡的濃醇香味,喝咖啡不僅能提神醒腦,早上一杯咖啡,為上班族揭開滿滿活力。許多人也認為「喝咖啡有助減重」,這是真的嗎?應該攝取哪一種烘焙的咖啡比較有效果?
: b# O. J- U4 y5.39.217.779 g: ~& V2 s2 s
咖啡減重的效果:來自於咖啡豆中的「綠原酸」tvb now,tvbnow,bttvb1 T P( o( Z P8 P4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M8 u: p& ^# H9 b- g
根據由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張金堅與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蔡崇煌,合力所著最新《癮咖啡研究室:發現咖啡的健康力量》一書中表示,目前國外研究發現,咖啡減重的效果可能來自於咖啡豆中的「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其具有抑制葡蔔糖吸收的功能,可間接促進環狀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簡稱為cAMP) 上升,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A(PKA),以及三酸甘油酯脂解酶(lipase)的作用,減少脂肪細胞堆積,達到減重的功效。公仔箱論壇" h8 D; t- z4 S# C" V0 Z, |
! T9 V& e7 a& f' v1 X3 A6 [8 }0 B公仔箱論壇但是,咖啡豆經過烘烤後,大部份的綠原酸會被分解,所以要靠咖啡減重,可能只能吃生咖啡豆,或喝較淺焙的咖啡。- ` g" ? f# Q, F. g- ?
/ F {# U3 X! A+ M5 `公仔箱論壇喝較淺焙的咖啡 能攝取到較多綠原酸公仔箱論壇& H/ |" v, [* X& [# E
2 g# o5 g1 j! @' ^0 V w5.39.217.77咖啡含有多酚類,多酚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包括類黃酮、酚酸、木酚素和二苯乙烯等,酚酸及其衍生物綠原酸的含量尤其豐富。綠原酸是由酚酸代謝的咖啡酸與阿魏酸,加入奎寧酸所組成,是咖啡酸澀苦的來源。
) q# u/ y |1 v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P0 @( K, J* ^0 b2 x3 Q0 I" W! C! c
依據不同品種的咖啡豆,綠原酸所佔的比例也有差異,生豆中的綠原酸含量約9.6%,但是,在烘焙過程中會被破壞,約半數的綠原酸會消失。烘焙後含量會降至4.8%,形成內酯,結合在非酸性奎寧內酯,其作用尚不清楚,就目前所知,主要在小腸和結腸代謝,腸道菌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4 Y. P' o& Q' Q
" E' I# h! T7 b0 J- D. j$ T綠原酸在高溫時烘焙會有不穩定狀態,產生化學裂解反應。所以烘焙愈久,咖啡豆裡的綠原酸含量愈低。深烘焙的豆子,綠原酸含量少,甚至幾乎沒有。所以要靠咖啡減重,可能只能吃生咖啡豆,或喝較淺焙的咖啡。一天若喝3杯咖啡,有助於健康,但若是過量飲用,則反而會阻礙脂肪消耗,讓人腹部堆積贅肉,建議咖啡勿攝取過量。建議若以含45%緣原酸的綠咖啡萃取物,每日建議攝取量為400毫克。
2 f! Q' m6 _, G& b2 F( S2 h5 V
2 g u' m' n4 A/ S5 S* D綠原酸控制體重 4點作用
4 P2 P3 V ^1 O7 d7 E- Ytvb now,tvbnow,bttvb0 `# F3 g9 d# z3 o; N) k
綜合以上內容,可歸結以下重點:綠咖啡豆萃取物中含有綠原酸,研究認為其可能藉由以下4點作用,來達到協助控制體重的作用。$ |3 V8 r" m9 a4 L# u
公仔箱論壇9 U6 I0 L4 N9 q; i
1.減少小腸從食物中吸收葡萄糖。tvb now,tvbnow,bttvb1 U. R& U P9 w5 w9 u1 k+ h
9 C# D1 w2 a) Q$ R2 s0 R
2.降低血糖濃度。
4 @9 w1 z8 |' {5 W! d C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 Z3 K; H, l" t( o
3.抑制脂肪的吸收。3 m+ b# F: ]: S) L; W0 d( n% j
8 l! | b% | G9 t" n, D5 I公仔箱論壇4.間接促進脂肪組織中三酸甘油脂的分解。
8 h& F. y$ z9 U" l
- n6 u4 s$ Q7 l* p5.39.217.77除了咖啡,哪一些食物中也含有綠原酸?其實在藍莓、蘋果、西洋梨、番茄、茄子、馬鈴薯、牛蒡、南瓜等食物中,也都含有綠原酸。公仔箱論壇 m- A: g& c, A5 I2 M) E
( c' L" @9 ^9 v+ h& s/ ^/ W' L1 p(轉載於華人健康網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