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血糖是糖友們一輩子的課題!不過,想要控血糖,難道就喪失大啖美食的機會嗎?專家表示,其實只要選對食材、烹調得宜,糖友們也能盡情享用山珍海味,譬如,富含DHA、牛磺酸成分的牡蠣,就相當不錯的選擇。
# d% y; B1 Q) E9 e"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G* ^" R% k/ @) d& u4 f5 b
吃牡蠣控血糖?礦物質鋅、DHA成分是關鍵
/ i+ D9 O% b, `' Y/ B; i5 h5.39.217.77
; |1 q. e$ Q*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可為什麼食用牡蠣,能達到控血糖的效果呢?對此,家醫科何一成醫師、陳峙嘉中醫師、鄭金寶營養師在其一同撰寫的《降血糖全食物密碼》一書中提到,牡蠣營養價值豐富,能提供礦物質鋅、EAP、DHA、牛磺酸,以及維生素B1、B2、B6、E等人體必須營養成分。
' m1 L- U- h; }tvb now,tvbnow,bttvb
4 C3 }4 Z3 p" {% E+ A1 M5 q' F8 A6 M5.39.217.77其中,DHA、牛磺酸成分,有促進胰島素正常的分泌的作用,對於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幫助。至於「鋅」成分,則是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必要元素之一。一旦缺乏,就會導致胰島素的製造量的異常,因此,適度透過食用牡蠣,來補足維持人體所需,對於穩定血糖自然有不錯的效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C. H3 v6 h1 ~4 p
! e: h+ `! H# v2 X# e. H4 T公仔箱論壇糖友也能安心吃!鮮蚵豆腐煲滿足味蕾
! n- j' `" t2 o* p3 U0 [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V& r! F% p' R3 |7 a3 F
有鑑於適度攝取牡蠣對糖友好處多多,養師也特別設計一道兼顧美味、營養,且食材多樣化、製作簡單的「鮮蚵豆腐煲」,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們參考:3 q K4 Z& F3 B, P
* V3 }6 R* E# y1 V2 Ztvb now,tvbnow,bttvb★鮮蚵豆腐煲tvb now,tvbnow,bttvb9 Y% @" g/ e) L6 t4 E$ q
公仔箱論壇+ b+ W" E) o, j5 T. }2 ]2 K
材料:
6 ]$ T6 U& z% t;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 a& ~4 w I6 j7 n: K4 f
鮮蚵(牡蠣)200公克、豆腐75公克、牛蒡100公克、小白菜50公克、水適量。
4 W7 v) r% ?2 H% R0 }
; E1 @: p$ Z# n3 o0 J'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調味料:低鈉味噌、味醂各2大匙。
! r2 O* h6 d1 u6 D/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l2 `/ N( ^% s& b; Utvb now,tvbnow,bttvb作法:
: R# d( X- @3 }- ?6 j% {: C% W0 ^5.39.217.77
/ `7 G& \, Y: X1.食材洗淨;牡蠣用鹽水略泡,輕輕沖淨;豆腐切塊;牛蒡去皮,切絲;小白菜切段。! z" A2 n8 X6 S& A) f& D$ _
; m3 o4 q; D7 x8 B5 V
2.湯鍋加水及調味料煮勻,加入豆腐、牛蒡煮4分鐘,續入牡蠣煮至8分熟,再加小白菜略煮即可。
/ N i: }/ h" _5 ~4 }3 N#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3 ]0 M+ Q, c4 L7 S作用:代謝脂質+預防心血管病。
3 y( w9 c% E0 S+ x+ e5.39.217.771 L: c8 N) p) q" ?' `: D3 A" E
【小叮嚀】:1 x0 x0 _- P8 P0 K2 d' |
% T3 d2 d6 j- m/ A `9 _tvb now,tvbnow,bttvb不過,要提醒的是,適度食用牡蠣,雖有助達到降血糖的作用,但是,普林含量卻偏高,建議有痛風病史的朋友,食用前最好能先諮詢營養師、醫師建議後,再攝取,較有保障。5.39.217.779 Z5 \2 Y, L' b
5.39.217.77 B# N( F% k* i, _; W% |
(轉載於華人健康網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