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邪為病往往纏綿不癒,所以才有「百病從溼起」的說法。執業中醫師周傑川表示,傳統中醫認為,民眾可以事先觀察無力易疲倦、舌苔白厚、大便黏膩、關節腫脹痠痛、婦科分泌物變多等五個地方,就可初步判斷體內溼氣重不重。倘若溼氣重的話,民眾最好接受治療,以便祛溼防病保健康。
9 ~' X6 e1 _3 ^5 @0 Q
1 t! B ?5 E2 q& x" a周醫師指出,第一,無力易疲倦,平常怎麼睡都睡不飽,總是全身痠痛無力,精神容易疲倦,整天昏沉沒精神,事實上這是因為體內溼氣過重,以致溼氣侵入頭部、四肢等部位所造成。
9 b8 \2 r p9 @# V
& Z. G: } D, S& M) b公仔箱論壇周傑川中醫師指出,第二,舌苔白厚,民眾可以對著鏡子觀察一下,倘若發現舌頭舌苔即使刷去,過不久又會再度出現,而且舌苔又白又厚,代表體內溼氣過重之象;第三,大便黏膩,倘若民眾大便後些許糞便沾黏馬桶壁,而且不容易清乾淨,這也是因為體內溼氣重、溼氣黏膩的關係。
, N5 r! P5 z5 w% q# S$ d
- Q; n' }; ~" {4 I% g# W5 X4 b第四,關節腫脹痠痛,人體溼氣太重,倘若入侵關節,就會造成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第五,婦科分泌物變多,女性朋友可以觀察自己的分泌物,倘若發現白帶偏多、有異味、搔癢感,代表體內溼氣太重。 tvb now,tvbnow,bttvb6 @! m0 ?8 E b. l8 Q0 Q
公仔箱論壇" V& M% j$ T$ Q! F
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