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青壯年或青春期的狐臭,是大汗腺分泌的物質配合尿酸、尿素、胺基酸、酵素等溶解後,細菌發酵的味道;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有些上了年紀的人會散發一股略帶刺鼻的氣味,這是隨著身體機能退化,身體味道所綜合形成,而且年紀越長,味道越明顯。
" {" K5 |2 h2 _# X8 C$ @" l. K9 G, |' {
如果老人家平常皮膚容易癢,又怕冷,即使6、7月大熱天還是穿著厚厚衣物,若是疏於清潔,皮膚嚴重脫皮、脫屑,任其悶在衣服內,很容易產生氣味。原因可總歸成這幾類:
) N5 e" b% L+ |2 [& A! u
) f) E8 ?4 l. j( S' I公仔箱論壇1.代謝差:趙昭明指出,年長者代謝變差,身上容易堆積角質,加上運動量低,也會影響代謝功能,味道更容易累積,尤其頭部、耳後皮脂分泌處、甚至身體皺褶處如腋下、胯下、臀部等,都可能產生味道。& l g6 k& u* T% N0 _
' ?0 }/ o" Z- L公仔箱論壇2.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功能衰竭等,也會使身體代謝出難聞氣味,若有排尿問題,如男性攝護腺肥大或女性膀胱過動症等,也可能伴隨尿液味道,台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說。公仔箱論壇( {9 n, _4 k6 G" ^' d
tvb now,tvbnow,bttvb/ [; C) J2 g5 S% L+ k2 h* c
靖妃中醫診所中醫師陳玫妃也指出,以中醫觀點來說,所謂的「老人味」是身體機能下降,肝熱、胃火重、腎陰虛,容易口乾、口苦、口臭,體內發炎自然會代謝出不好的廢物,導致氣味重;加上抵抗力降低,引起皮膚感染、慢性發炎,體內也會產生毒素,汗液變黃,並產生氣味。
% |; M3 R' P2 D* @$ Z. K- L5.39.217.77" h% O. s- p( W( l8 P
3.未注意清潔:張鈞鎧表示,老年人皮膚乾燥,加上不常外出,容易疏於清潔,有時2~3天才洗一次澡,衣物也沒有勤更換,造成皮脂堆積,汗液一經細菌分解就容易產生味道,如果悶在衣服內,味道又會更重。有些長輩一星期才要洗一個澡,理由是不要浪費身上的油脂,也不需浪費水與肥皂洗衣服。
' \4 F+ n- i# h7 _ R% @6 R/ @tvb now,tvbnow,bttvb改善方法
" M4 T# b* F* R4 W$ N) q0 {" J! R9 Z# V# D: N& K9 |
趙昭明表示,這股氣味初期較淡,但如果引起的因素長期沒有解決,味道會越來越重,尤其長期臥床的老人家,味道更明顯;加上隨著身體機能退化,嗅覺不敏感,當事人通常不會察覺。對此,中西醫均提出保養之道及改善方法:
* n: |& I0 a6 \7 O3 K* w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y' y: j& d
1.加強清潔:趙昭明直言,清潔是首要,即使天氣冷、2~3天才洗一次澡,也要天天擦澡、更換衣服,尤其容易藏汙納垢、角質堆積的地方都是重點清洗部位,流汗後也要盡速擦乾。5.39.217.77* G4 @3 W' m7 M! }6 A# |, e4 Y
; h8 X, g; o: \tvb now,tvbnow,bttvb2.飲食少辛辣、重口味:吃進酸辣鹹的食物如大蒜、洋蔥、薑等,會使代謝氣味加重;油脂多的食物經過氧化,代謝後的氣味也不好聞。中醫也認為,油膩食物容易上火,皮脂腺分泌旺盛,如果代謝不好,排出的汗味更難聞公仔箱論壇1 c: W0 u! z# |2 T
/ T7 _+ @: S7 J F' d' Jtvb now,tvbnow,bttvb3.多吃抗氧化食物:趙昭明建議,多喝水,並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如番茄、芭樂、奇異果、火龍果、蘋果等,茶也有兒茶素,均有助於抗氧化及新陳代謝,預防角質堆積。張鈞鎧也建議,食用益生菌或優酪乳,腸胃道健康也能提升身體代謝機能,減輕氣味。
! p U3 y2 g" J) Y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4 A' X( N9 Q" n) v
4.中藥包、茶飲補腎清溼熱:中醫著重調整體質,改善體內發炎,促進皮膚角質代謝,自然能降低引起體味的因素。陳玫妃建議,使用有香味的中藥包,將檀香、小茴香、艾葉、桂枝各取3錢,再取地膚子5錢,以紗布綑綁,放入熱水煮滾後再用來泡澡或擦澡,可以溫通經絡、保濕滋潤、止癢、去角質,有助改善體味。公仔箱論壇) C5 g1 z! Q5 C9 d7 T* T4 _# W
* U7 w1 m5 O: C3 Ptvb now,tvbnow,bttvb另外,可以配合茶飲改善體質。取黃芩、山藥、麥門冬、薏仁、蛇床子各3錢,以1000CC的水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至剩約800CC,一天喝一杯,能清熱去溼補腎,增加抵抗力,並改善皮膚搔癢的情況。tvb now,tvbnow,bttvb" l3 j% J8 @) p1 e' X P
tvb now,tvbnow,bttvb0 R4 ?4 i* y- A
5.穴位按摩:陳玫妃也建議,若要清肝火,可以按摩「太衝穴」(腳的大拇指和第二趾趾縫間);如果要清胃火、增強抵抗力,可以按「足三里穴」(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直下3寸,約四指寬處);或者在「關元穴」熱敷(肚臍下3寸,被稱為第二個心臟),可以補腎氣;「血海穴」(膝蓋骨內側邊緣往上三指橫寬)則能幫助皮膚解毒止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