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i60830 於 2017-8-24 11:54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3 O& d: \3 t/ O [2 o
公仔箱論壇7 }3 u; s( S4 f) }
芬蘭研究:孩童從小接觸大自然可以預防過敏公仔箱論壇" P2 x" r$ K$ S2 S0 k, y
預防過敏體質有訣竅 多多接觸綠地大自然
" [1 {; n5 N, `! w0 h1 ?: @- [/ y公仔箱論壇作者文/小兒科沈長青醫師 | 華人健康網 – 【華人健康網文/小兒科沈長青醫師】tvb now,tvbnow,bttvb; y2 R. M( e, ?$ W0 j
tvb now,tvbnow,bttvb; f0 f3 s6 _4 g. f5 Q3 V, b" X- e
隨著醫學的進步,傳染病大幅的減少,但過敏相關的疾病卻與日俱增。以前過敏的人沒那麼多,現在兒科門診的小病人,幾乎一半都有過敏體質。根據台灣一個本土的研究,國小一年級的學童當中,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約占10%,支氣管氣喘約佔14%,而過敏性鼻炎則高達50%,等於兩個就有一個罹患過敏性鼻炎。
0 u$ M- m$ b5 ]tvb now,tvbnow,bttvb因此,近年來很多專家學者都想找出「如何預防過敏體質」的方法,最近,在國際頂尖的過敏領域雜誌(Allergy)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Helsinki)研究人員在芬蘭及愛沙尼亞分析了1044個5個月到20歲的幼兒及青少年個案,分析他們的住家環境及其血液中的過敏指數 (E型免疫球蛋白濃度);住家環境分成五種區域:森林、農場、建地、濕地以及水域,希望可以找出過敏體質與住家環境的相關性。 D. p; r0 j% g" n3 R3 e, O4 o
結果發現,在6歲以上的兒童跟青少年身上可以觀察到,住在森林和農場的個案,明顯比較不會有過敏體質的困擾,而住在建地的個案患過敏的情況則高出許多。
3 W: Y# Y' X( n; W. U( P5.39.217.77放下3C產品不僅護眼!擁抱大自然更助防過敏
( X: k: x' x* h5 c3 p關於這個結果,可以用最近一個過敏研究中很熱門的「生物多樣性理論」(biodiversity hypothesis)來解釋,所謂的生物多樣性理論,就是如果小時候居住在鄉下農場,因為可以接觸到較多的泥土,或草地等天然環境,其中所共生的無害的細菌及黴菌,會讓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比較不會發展出過敏及氣喘的體質。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c+ c( z4 W$ G5 o2 e: a; ?
其實,大自然是孩子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tvb now,tvbnow,bttvb$ E9 j6 ^0 Z/ y( E
近年來,台灣快速的都市化,造成生活環境的改變,早些年不少人的居住環境附近都有一些稻田、丘陵等綠地,但現在都被高樓大廈、商場所取代,若要接觸大自然就必須在假日主動安排。再者,這幾年快速發展的3C產品所呈現的影音聲光效果愈來愈精緻、生動、有趣,孩子很容易被這些炫目的東西所吸引,導致現在的孩子跟大自然漸行漸遠。
+ S! F! W' {! Q' ?( }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其實,大自然是孩子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所以父母親應該跟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平板、電視,多帶小朋友走出家門,在大自然中跑步玩耍,和草地或泥巴中的無害的微生物做好朋友,在童年時期頻繁地接觸大自然綠地,從事戶外活動才可以減少孩子的免疫系統產生過敏體質。
5 \$ b9 R- {0 i: i5.39.217.77鄭醫師補充:
3 J! C' Z' L( G" N; G: Htvb now,tvbnow,bttvb台灣俗諺說:垃圾吃,垃圾大(長大)。意思就是指不要擔心小孩接觸到髒東西,病從口入。相反地,透過接觸大自然的微生物的多樣性,可幫助免疫系統調控,反而更健康,這篇芬蘭的研究報告就是另一個清楚的例證。
/ U1 X' `8 A' Y& \因此家長週末有空,最好從小多帶小朋友到郊外去接觸大自然,讓生物多樣性來改善、調整甚至預防小孩的過敏體質,幫助他們更健康。5.39.217.77# I6 j# \3 e# o" X+ a1 V/ X
參考文獻:
3 `. l! L4 `+ V$ }: a1 e$ B5.39.217.77Ruokolainen L, von Hertzen L, Fyhrquist N, et al. Green areas around homes reduce atopic sensitization in children. Allergy. 2015;70(2):195-202. doi:10.1111/all.12545.1 W! t# @/ P8 u0 X$ H! e2 L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03942/5.39.217.77- s9 J# o7 P( S2 x: }4 b4 t
8 t; s" i$ q7 h& O
文章來源: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