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覺得口渴、就算過了兩個小時沒去廁所也完全不會想上、尿色偏濃,您有以上的症狀嗎?除了口渴之外,常常被忽略的沒有尿意,其實代表著身體已經缺水了!身體陷入隱性缺水的狀態而不自知,長久下來會造成肥胖、水腫、疲勞,甚至是心臟病以及失智症!
_8 i4 P N- q( v5.39.217.77
' u4 l' j* A6 Q* f8 B4 I$ c5.39.217.77飲水不只可排毒 還與免疫力、荷爾蒙都有關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P' E7 H) e# n9 u
$ }; {8 s; [0 U7 `人的體重當中,成人約有60~65%是水分,而小孩則是70%,包含血液,身體裡充滿著的水分被稱為「體液」,在身體裡肩負著各式各樣的任務。例如將細胞以及組織所需的氧氣以及營養快速搬運,並且將不需要的二氧化碳以及廢物移除。
% L U8 d2 I9 q$ q4 _2 \3 W6 e3 s5.39.217.7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5 V7 p! o
調節身體機能的荷爾蒙,也是透過體液來搬運而發揮作用。對抗疾病的免疫系統,也是透過體液來捕捉有害物質,使其無效化。因此,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處於隱性脫水的狀態,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h4 T( ]* B0 @9 o
7 O& b+ r; z" F5 }1 `- k: V
睡前飲用一杯水 可預防血栓、心臟病 " d- v$ E* s" O( K7 t6 I
公仔箱論壇5 C8 c9 `* [6 {" H+ W
活躍於日本電視以及雜誌等各種媒體的日本名醫馬渕知子,著有《からだを救う、水の飲み方、選び方》(暫譯:拯救身體的飲水法.選擇法)一書,馬渕醫師表示,隱性缺水會造成新陳代謝低落,肥胖以及水腫、因為老廢棄物囤積而疲勞、腸內環境混亂而排便不順,以及荷爾蒙和免疫系統的活力低落,出現感冒比以前更不容易好的症狀。
; Y' Y2 r7 f% k2 J公仔箱論壇+ {! h+ k. J2 W0 g: X0 ^2 R9 M
如果大腦缺水的話會導致電解質不足,產生譫妄(delirium,一種意識不清的障礙),慢性的水分不足,也會讓腦的神經細胞受損,容易失智。此外,早晨也是容易心臟病發的時間點,這是因為睡眠中流汗以及呼氣造成水分流失,血壓下降、血流減緩,變成容易血栓的狀態。睡前飲用一杯水,可說是保命的關鍵。 1 c5 S" D6 s+ K) n+ X9 U9 J
7 X' t& z& z( H5 g& n7 I5.39.217.77茶與咖啡都不能補充水分 讓人忽略隱性脫水
( o# v6 i/ h1 P) K5 M- y/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t& v+ v+ }, \8 C% ]$ x: i+ F5.39.217.77平時感覺到口渴時,身體已經呈現輕微脫水的狀態,而尿意顏色過濃,以及就算過了2個小時也沒有想去廁所的感覺等等,都是隱性脫水的症狀,要記得適時補充水分。
6 ^: m0 ?! d+ g& Btvb now,tvbnow,bttvb \3 {+ p% W- p" ^. \
而且水分單純指的是「水」本身,現代人購買飲品十分方便,早晨早餐店的紅茶、便利商店的咖啡,餐廳的附餐茶飲,自動販賣機的罐裝咖啡,以及聚餐當中的酒精性飲料等等,可能讓人覺得自己一整天都在喝東西,然而酒精、茶飲以及咖啡,反而會讓身體脫水。 5.39.217.77& U! R4 w2 n% @
~+ S- O9 k3 p- |+ U* J# o& i2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少量多次更容易吸收 選擇礦泉水、天然水更好 5.39.217.77& b3 L8 z1 c0 ^8 O" _% q& h$ l& y' @
# Z g7 q3 |2 z& o ~' b. x
活躍於日本媒體的知名減肥專家和田清香表示,飲用溫開水能夠提高腎臟和肝臟的機能,淨化體內,還能夠提振消化系統,將體內的廢棄物排出體外,打造不易胖體質。除了日常飲水的分量之外,可有意識的一天飲用800ml的溫水,切記少量多次(一次喝太多水會對內臟造成負擔、沖淡胃液),可一次倒200ml的熱水,放涼到50度左右時,小口小口慢慢喝,早、午、晚餐和下午各喝一杯。
+ y5 G) {7 U" }8 h2 m9 O公仔箱論壇# R' ^# o. y2 B2 u
而喝甚麼水最好呢?馬渕醫師表示,飲水時最好選擇礦泉水或天然水,水中含有的鈣、鎂是肌肉和神經不可或缺的礦物質,矽能預防血管內囤積膽固醇,釩能預防糖尿病。可在買水時確認成分表,讓飲水變得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