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電/中國自主研發的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探索”號,24日在南海北部開展首次試驗性應用,預計水下作業時間20小時。
! V- }. c0 \# x: g9 i* P5.39.217.77
% q& H' p/ y" {5 K; @; ]# i7 h) I6 T公仔箱論壇 新華社報道,24日上午8時,在“科學”號遠洋綜合科考船的後甲板上,科考隊員做好了“探索”號下潛的所有準備工作。“探索”號像一條大黃魚一樣靜靜停在甲板上,長約3.5米,寬和高約1.5米,四個紅色魚鰭狀的螺旋槳裝置分別位於它的“鰓”部和靠近尾部的位置。 公仔箱論壇! M& D. ]) v" w2 C
! e6 D; i3 ^ O 船舶抵達指定位置後,科考隊員拉緊止蕩繩,甲板上用於起吊大型裝備的A架緩緩將“探索”號吊起,A架向外擺出船舷,並將“探索”號緩緩放入水中,科考隊員抽掉纜繩和止蕩繩,機器人開始自主下潛。 tvb now,tvbnow,bttvb# b# y @ V6 @( p7 D6 f
4 J4 ` Y% \6 u0 S2 C8 @3 B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宏宇介紹,“探索”號進入水面後就和母船之間沒有纜繩連接了,在水下按照預設程序自主工作。在首次試驗性應用中,“探索”號將在水下工作20小時,前10小時對地形進行聲學掃描,範圍大概是4000米×2000米,後10個小時進行光學拍照,航行速度稍微慢一點,範圍大概是600米×300米。
0 V( b4 g9 x1 S& t/ o' T; L公仔箱論壇
: h P) f- L; Z$ F/ c% Rtvb now,tvbnow,bttvb 據了解,此次“探索”號對南海一冷泉區進行較大範圍調查後,科考隊員將確定有精細研究價值的點,再用“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開展精細調查和作業。自治式水下機器人和遙控無人潛水器的區別是:自治式水下機器人無纜,調查範圍較大;遙控無人潛水器則和母船之間有纜繩相連,可搭載作業設備較多,擅長開展精細調查和作業。
3 F# A6 |2 ]5 s5 f& b4 ?! c7 I z7 Z4 {' p* N
“科學”號正在南海執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2017年南海綜合考察航次,“探索”號是此專項下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製的水下自治式機器人,最大作業深度可達45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