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糖尿病漸多,醫學界近年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糖胖症」(Diabesity),是由Diabetes(糖尿病)和Obesity(肥胖)組合而成。這名詞反映了糖尿病與過胖息息相關,而這也帶出了對於糖尿病人用藥的一個新角度。
2 `6 [8 q; y. Etvb now,tvbnow,bttvb
4 L+ _) b# Z8 T# F以亞洲人的肥胖定義,若體重指數(BMI)大於23即屬「過重」,大於25則屬於「肥胖」。研究顯示,「糖胖症」患者只要每月減0.5至1公斤,或將體重降低5%至10%,便有助改善血糖和血壓。而調查也發現,香港有近八成糖尿病人屬於「糖胖症」。5.39.217.77+ Z& A( n/ o7 _& n! N4 p
: h2 M+ B' K% ?& y4 K; S! G3 T$ z5.39.217.77香港人患的糖尿病大多是二型糖尿病,成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及胰島素敏感度降低,而體重過高正是導致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治療二型糖尿病,通常會先處方口服藥,若同時服用2至3種藥效果都未如理想,就會考慮注射胰島素。但原來「糖胖症」愈趨普遍,跟用藥不無關係,因為有些傳統的糖尿藥,會「愈食愈肥」。
6 E7 e7 q3 ]" [( wtvb now,tvbnow,bttvb- v2 d5 h7 Y. R7 }
大致來說,糖尿藥可分為會增加體重、不影響體重、降低體重3大類。傳統的降血糖藥,除了一線藥物二甲雙胍類(Metformin)不會影響體重外,第二線的磺脲類藥物(SU)和胰島素針藥,均有促進食慾的副作用,所以加藥後反而會令體重上升,繼而削弱身體調節血糖的功能,造成惡性循環。
7 @8 m6 |+ ]5 ptvb now,tvbnow,bttvb) v( d! ]7 `) d: C- l- H% j
幸好近年已出現了能有效控糖和控體重的藥物,其中屬腸泌素相關藥物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能透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血糖,且不會影響體重。至於近年引入的新藥SGLT2抑制劑及GLP1針劑藥,前者可將多餘糖分經腎臟排出體外,直接降血糖之餘,由於整體熱量吸收少了,可同時發揮降血壓和減體重的作用。而後者的藥理與DPP4相類似,但多了減體重功效,特別適合嚴重超重人士。隨着未來更多新藥面世,患者可一邊服藥控制病情,一邊改善體重;當體重改善了,血糖亦會進一步下降,效果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