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農業部官員:玉米臨儲改革正將農民推向市場

5月13日電/目前,東北地區農民已進入春耕,“調結構”、減少玉米播種面積是今年東北農業生產的重要任務。
/ b# ^0 l, u5 N! F* J  ]5 S! V% K
. R7 P( e: ~- A3 E( X: B, |  農業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處副處長徐偉平告訴財新記者,國家宣布取消玉米臨時收儲後,農民已經出現積極變化,開始思考市場要什麼。不過,由於具體改革方案出台滯後,不少農民已經買了玉米種子,從農業部種植意向調查來看,今年玉米種植面積的調減幅度不會很大,但可望出現12年來的首次減少。
9 g6 a# n3 G( M公仔箱論壇5.39.217.773 i" P0 L" X$ I8 A* u
  徐偉平是不久前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6-2025)》中,玉米報告的主筆人。
, i! z0 D7 T# w: R) _0 P
9 N6 u2 l9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份報告預測,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將同比下滑3.1%,降至3695萬公頃;產量則下滑4.2%至2.15億噸。產量下滑幅度超過面積的下滑幅度是因為,今年一些來不及調整種植結構的農民,會傾向於減少投入,降低損失。
1 G' l/ C8 x2 |5.39.217.77+ _! w; v( f) C- Z2 k! l/ G4 u; w
  徐偉平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玉米收儲改革正把農民推向市場。“過去,東北農民坐在炕頭上就把糧賣了”,而農民的種植行為很簡單——種產量高、水份能達到國標、臨儲願意收的玉米,不必考慮市場的品種、品質需求。但現在,這樣的做法行不通了。 tvb now,tvbnow,bttvb+ [9 P! Q! b4 f: R, L
5.39.217.77, q& ^/ ~* k  Y  R; j
  不過,由於玉米庫存太大,東北地區的調結構任務非常艱巨。種什麼,成為農民最仿徨的問題。“我們在調研中也了解到,農民希望政策早落定的呼籲非常強烈。農民說,什麼政策都行,但要早,讓他們可以提前有所準備。”徐偉平說。
" }+ e, \7 `7 \* I3 c) o% u8 ^tvb now,tvbnow,bttvb' w) P$ d* D0 D) H
  庫存壓頂
: c* U8 @. p4 X4 k3 D7 k' E5.39.217.7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O# V0 R" W
  2008年起,中國開始在東北地區實施玉米臨時收儲。2012年以來,隨著玉米臨儲價格提高,臨儲收購量與年俱增,從2012/2013年度的3083萬噸,漲至2014/2015年度的8329萬噸。截至4月底,2015/2016年玉米臨時收儲結束,儘管國家已經將收購價格每斤調低0.12元至1元,但臨儲收購量創紀錄地突破1.2億噸。
% \; e: M( _- T& R公仔箱論壇# Q& z6 D8 M8 H! C- E
  “這比整個東北地區的產量還要高。”徐偉平表示,這意味著一部分華北等地區的玉米流入了東北。她三月份做了一個估算,根據臨儲收購數量、東北農民賣糧數量測算,華北等地區流入東北的玉米大致在1500萬噸。
2 Z/ g: T2 X7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H  O9 w0 q& n6 Z
  而據有關官員此前透露,中國臨儲玉米的庫存總量已超過2.5億噸,遠超國內玉米一年的消費量。去庫存,是第一要務。 0 C9 R6 a3 d& B% v2 t9 o
2 v( Z" I# j0 w  G; k; `4 [" E
  徐偉平說,龐大的玉米庫存怎麼出庫,給市場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她建議,臨儲玉米拍賣應該順應市場,根據當前市場調整價格,同時鼓勵扶持加工企業提高開工率消化庫存。徐偉平預計,如果玉米拍賣不順利,未來市場價格會企穩,局部地區的優質玉米價格會有所回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1 e" O" x: z* \" T

( \2 |' M" ]0 f% U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補貼政策怎麼改?
3 M8 n0 S  J: S/ ]" H
8 k, W7 |7 s' x" \9 w& i, q- i公仔箱論壇  目前,中央和有關部門雖已明確價補分離的改革基本思路,但補貼金額和補貼方式遲遲未公布,具體補貼方案未能如期在春耕前出台。
& z! v7 F& w9 f( e1 }5.39.217.77
& t' z- Y7 f: y( [5 F0 O公仔箱論壇  徐偉平告訴財新記者,一些因素導致了今年東北的玉米播種面積不會大幅縮減。一是,很多農民春節前就買了玉米種子,有的大戶甚至已經花了十幾萬購買種子,只能種玉米了;二是有的地方由於連續種植玉米,施播的農藥,其地力不適合馬上種植別的作物。也就是說,有一大批增量玉米還要進入市場,今年秋收可能會出現賣糧難情況。不過,國家有關部門此前明確,為應對出現大範圍賣糧難風險,國家仍將安排符合條件的企業入市收購。 * P. A9 G) U" ^9 k5 ~. J1 h

- {2 }' n  S3 {5 ]5.39.217.77  徐偉平認為,最近兩三年,將是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的過渡期。未來10年,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將取得明顯成效,供需形勢從過剩逐步過渡到平衡偏緊,上下游產業實現均衡發展。 5.39.217.770 \3 N$ p3 w! G) k

/ T* x: h- b# n1 M) F7 N" x9 _  而農民已經出現一些積極行為,主動適應市場。“政府不收了,農民自己就會打算。”徐偉平說。比如,一些農民開始種植青儲玉米以及甜玉米、糯玉米、白玉米等專用玉米,黑龍江一些農民開始考慮重新種植大豆,並且向種植優質、專用、高蛋白大豆方向發展。
5 S. F2 T1 x4 _9 q5.39.217.77公仔箱論壇; A/ ~. c$ q5 _, `
  與此同時,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也在調整。徐偉平在東北調研了解到,由於玉米收益下降,一些租地大戶要求降租金或退租,部分通過協商得到了解決。相比於租地模式,農民帶地入股組成土地股份合作社,使租金內化的模式,展現了更多消化市場波動的能力,有的合作社正擇機擴大規模。徐偉平判斷,這一輪市場波動後,土地可能會更多向股份合作社集中。
6 y' F& \# t2 w3 a; i; p公仔箱論壇, ^+ E5 l9 Q. B) ]
  對於補貼制度怎麼改?許多專家和業內人士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徐偉平認為,應該讓補貼和品種脫鈎,設立生產者綜合補貼。“既然要調整結構,就應該讓生產者根據市場需求自己決定種什麼”。這樣做的話,補貼政策的執行成本也比較低。她認為,作為政策引導,可以分地區設置補貼,例如一些主糧的優勢產區是確定的,就可以在這些地區加大補貼力度。鼓勵主糧生產,保障糧食供給。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