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子女選擇 父母須「解放」自己
' w5 l6 ]. @7 N
1 Q# j* ]" e- O( T( ^ Y+ z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1 O0 J! X7 _ T; R1 V' b, d/ S#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R; M, j, K* d C! t) r
北京地鐵裏出現的「中國第一個反逼婚廣告」又點燃了輿論解困「剩女」的熱情,老生常談的「剩女」與「逼婚」,這是中國家庭中非常普遍的問題,更是中國家庭中難以割捨的「愛與怕」,在逼婚的問題上,父母們反倒應該學習「解放」自己,尊重孩子選擇的生活。對此,媒體人蘿貝貝表示,「剩女本身是歧視性用語,社會仍然沒有意識到這個用語的歧視性我覺得很糟糕,社會應該拿掉對女性的有色眼鏡。」tvb now,tvbnow,bttvb$ T' e# f7 Y4 m3 J0 {; h
; L& S: `! _1 x( A8 ~$ S) g5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國家庭中出現的逼婚現象,是代際觀念衝突的表現,是兩代人對價值觀、家庭觀理解反差越來越大的結果。是非對錯顯然無法理想評判這種衝突,但如果指望勸誡子女們一定要理解父母們的良苦用心,未必能緩解「逼婚」的矛盾。相反,在逼婚的問題上,父母們反倒應該學習「解放」自己。
_2 D! O! q4 B5 l( ~, C
) W ^3 t1 }5 w* h# Etvb now,tvbnow,bttvb在美國孩子成年後,父母和子女在生活上都會保持很好的距離,孩子選擇甚麼樣的方式生活,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指導子女的生活不等於干涉子女的生活,事實上,在一些生活觀念比較「前衞」的中國家庭中,父母們已經意識到,從傳統文化意義上講,孩子是自己的,但從社會角度看,孩子終歸是社會的,父母們只不過是替社會撫養自己的孩子。子女成年後,他更多屬於社會大家庭。所以,只要子女們的生活方式無礙社會,選擇甚麼樣的生活,都應該得到理解和尊重。從這個角度看,結婚的「早與晚」就算不上是一個問題。tvb now,tvbnow,bttvb2 j( j7 F4 c3 R0 {& g3 E' v
公仔箱論壇) i+ l/ o6 W# V6 a5 f( v
中國青年網報道,「『剩女』本身是歧視性用語,社會仍然沒有意識到這個用語的歧視性我覺得很糟糕。」媒體人蘿貝貝說。「我希望社會拿掉有色眼鏡。」她以娛樂圈為例,「單身女星如林心如、林志玲、舒淇等,會被媒體反復討論是否結婚;身為黃金單身漢的男星就不會被關注這件事。」47歲的王菲談個戀愛就被批評,50歲的張曼玉說:「亞洲女人特別介意老這件事,但在法國就不會。」
( h/ T4 D1 E. V0 T$ ^, @! P Gtvb now,tvbnow,bttvb
7 Q7 G0 p; h H' t「在匈牙利,只有12%的人選擇結婚,所以結婚人群反倒是與眾不同的。在北歐,單身都占人口的一半了,所以結婚的那一半是『剩女』呢,還是未婚的一半是剩女呢?『剩女』這個詞本身就很糟糕。」李銀河說。在北歐,婚姻狀態甚至有同居一欄。同居並不受法律保護,可婚生子與非婚生子的權利一樣。
# e2 c2 ~4 ^- T3 ~3 N2 w- Y% z, n1 M% @* | r" [4 \. C* `- h
英國駐華大使館曾用整個3月開展了一系列名為「做你自己」的活動,希望幫助女性挑戰有關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在宣傳片裏,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國別主任苪婉潔說,類似於「剩女」這類刻板印象是全世界女性都渴望摒棄的陳詞濫調,無論是社會關於女性對婚姻,還是對子女,或者是其他刻板印象,都是她們希望打破的枷鎖。英國為了幫助逼婚受害者,外交部和內政部於2005年聯合成立了「逼婚處」,受保護對象主要是2000萬左右的亞裔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