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 《說學問之階段》
; [ G: l' M" O%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s {- K) K2 b& s! j/ x/ b/ w, V
(一)
, q+ ^) k# M8 g& z: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J0 N* }) V: D
我此文所謂學問之階段﹐要活看不要死看﹐人一生學問當如此﹐對任一學問亦當如此。
E) j: d- Z" o H& q$ A/ c* ntvb now,tvbnow,bttvb. ^$ u6 _* s( U2 C8 X- B% U
學問的第一階段﹐是相信他人的話﹐此他人﹐或是父母﹐或是朋友﹐或是師長﹐或是所佩服的今人古人﹐或是公認的聖賢﹐而依他的話去思想。
( q& e9 q" C;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6 n" y' y4 }; F$ t' V- ]7 G
小孩子初走路時﹐必須扶著大人的手走。2 c* Z/ C! V0 p$ O6 d8 a, ~
8 d$ [; S8 F0 O% N2 `3 k
學問的第一階段﹐不能是懷疑﹐與反對。因絕對的懷疑﹐是一虛空﹐不能成一開始。絕對的反對﹐使任何學問的開始﹐成不可能。$ _0 _3 e( r: g
* U5 n8 m0 r% d7 \9 ftvb now,tvbnow,bttvb 一個小孩子﹐愈能專誠的聽人講故事或講話者﹐這小孩子便愈是大器。
9 B- o" j% N5 o( I4 s7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5 B6 P4 ^, W! J* {5 B
一個人聽人講話﹐而不假思索便先信為真﹐不疑其為欺騙﹐這亦是其愚不可及的大器。
6 g r# V5 M. v0 K. n+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 c, f( L4 |! P0 ` 器之大﹐在其能容物﹐人心之大﹐首先表現於其能信與願信之量。# Y; w1 X, l1 ? N( K: @
+ R* a7 M$ b- F% d" W
(二)
1 ^4 w# r9 J1 x9 J; t8 ~. r8 ?
2 n' s# A2 C" W$ w8 k( i2 h" D7 q公仔箱論壇 學問的第二階段是疑。
9 |* n, e" J7 s4 S$ _" W
0 @- J! ]+ ^3 O3 ^/ f. | 人因願信﹐欲求有所信﹐而聽人之話或讀古今人之書。然我們對持論相反之各種話與各種書﹐不能皆信。而人之話與書中之思想﹐亦可與自己之經驗及思想相異或相矛盾﹐而不能不疑。
/ F+ K- f6 h1 g3 f5.39.217.775 C* U+ X8 H; m
對一切人之話與書中思想皆相信者﹐必至無一真信。這樣治學問﹐永不會有自己的思想﹐至多只能記得他人的話或書中之文字而已。-- 此即記問之學。記問之學到家﹐亦不過等於一人形字典﹐人形辭書﹐此之謂讀死書﹐聽死話。
& ?/ F- j3 Q9 c& @/ u$ Stvb now,tvbnow,bttvb; b5 C5 e8 k1 o ?+ f: J
人之自己的思想之開始﹐是疑他人之話﹐疑書中所言﹐亦疑自己之意見思想﹐恐怕不對。而對相異相反相矛盾之思想﹐求一抉擇﹐求一會通。
: S! r$ e& m- r4 H4 V+ ?6 }6 s
3 Q" `( l$ o/ p4 U0 {0 A 人在疑時﹐如小孩之開始獨立走﹐左亦不是﹐右亦不是﹐忽然跌下﹐忽然爬起。公仔箱論壇0 T9 n( L3 b( L7 S
* e" X! [0 w8 x# R
人之學問歷程﹐都必須經過一羣疑並興﹐寢食俱廢之階段。在此階段﹐我們常不免覺父母﹐師長﹐朋友﹐古人﹐今人﹐聖賢先知之言﹐若無一可信。煩悶之極﹐常會生何必讀書何必治學之感。tvb now,tvbnow,bttvb. ^8 V9 b' o' y4 K6 g!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U* p' F+ |0 ?
然人不經「疑」者學問必無進步。而在學問中﹐愈能大疑者﹐而感大煩悶者﹐愈是大器之微徵。5.39.217.771 Q& V7 f( Y! Y, M6 L5 N$ ]
tvb now,tvbnow,bttvb) Q# p3 K, l6 l( d
(三)tvb now,tvbnow,bttvb3 |* D) O: I3 @
$ n$ e" Y5 d Q' ]
學問的第三階段是開悟。開悟是任何學問歷程中都有的。
$ O+ @; ^: P7 X$ q, P4 i8 h5.39.217.77
4 v7 |$ ~' B% u& rtvb now,tvbnow,bttvb 疑是山窮水盡疑無路﹐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是菰蒲深處欵無地﹐開是忽有人家笑語聲。
: ?- L. r$ V$ `9 E公仔箱論壇4 O D o$ f* v5 g; {9 I
人家笑語聲﹐只是自家笑語聲。這即是在可疑的一切之外﹐發現不可疑的某物或某事或某一道理﹔由此而發現不可疑的某些物﹐某些事﹐某些道理。
3 y- C) g* P. `# A3 S# a/ }5.39.217.77
# F' q7 P# D% Y. T& U) U; a1 Q 「誰謂河廣? 一葦航之。」人只要發現一個不可疑的﹐便可開始去航渡真理與學問之海。9 K" U3 R8 _8 R, u: p
# f$ n" v' H# y/ u. K I
各人所發現的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可各不相同。但是一定要有。亦絕不會莫有。重要的是人要常常去自覺其有﹐人之思想﹐乃自然環繞此不可疑者﹐而生長而開展。
3 ]+ w$ P: b3 Z4 t( i
0 b) y' I0 F( V" ]$ L* e2 A 人在覺有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時﹐人在學問境界中﹐才可說有心得。此所心得者﹐無論是異於人﹐或同於人﹐都是我的心得而屬於我﹐皆對我有至高上的價值﹐亦莫有人可以奪去。公仔箱論壇; w/ h0 r @% w: s* e V. Z5 q
( U! a- M, ?$ ?5.39.217.77 人在學問中﹐有心得時﹐便會自覺以求有所心得﹐為學問之目的。於一切他人的話﹐一切的書的文字中之一切思想﹐都要反求諸自己的心﹐而看其是否真安放得進去。於心不安﹐絕不含糊﹐而不即信為真。把他擺在心之角落中。此時人是「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人﹐不敢以為非也。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何況朋友?何況師長? 又何況名流學者? 何況流俗的意見? 人在學問中﹐真有真知灼見﹐便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人由此而自己作自己思想的主宰。而人只要真能為其自己思想的主宰﹐人遂皆可在其獨立蒼茫自用思想時﹐自覺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 W* H0 P' l+ j; R/ d% [: F. l5.39.217.771 w+ T# X% I+ t% a2 y+ d
(四)
3 w4 x/ n% P a+ X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 m( Y, h/ H$ V, s9 z- f
學問的第四階段﹐是由一點一滴的心得﹐連系成綫﹐成蛛網﹐成面﹐成體。人的心﹐乃以思想的內容之逐漸廣大而開展﹔於是其自尊心亦一復向上凸冒﹐更絕不至化為驕傲。乃由其心之廣大開展﹐化出一涵容他人之相異思想的度量胸襟。與我相異的思想亦許真﹐亦許錯。與我相異而皆真者﹐皆如道並行而不悖﹐人乃 見真理世界﹐真是坦坦蕩蕩的亁坤。與我相異而錯者﹐與真固不相容。但是一切觀念思想的錯誤﹐都由於其越位。把越位的觀念思想﹐重加安排﹐使之各還原位﹐即不錯。馬有角是錯的。但角的觀念﹐本身並不錯。角的觀念﹐本是用在牛羊類的。牛羊有角﹐原是真理﹐把馬與牛羊混淆﹐乃生馬有角之錯。去此混淆﹐把角之觀念 ﹐再還於牛羊之類﹐便對了。' c; e7 j6 ~" {4 ?
) q1 ^* U. s! V 一切人類之錯誤﹐皆可作如是觀。由此而我們遂知一切人類之錯誤思想﹐皆依於真理﹐亦皆可重加組織安排﹐而化之為真理。公仔箱論壇 Z* L' k2 r5 u/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g3 `9 w- {4 W0 t5 z
由此而人可了解錯誤的世界。錯誤的世界之底層與上層﹐皆是真理之世界。無論人如何犯錯誤﹐而此底層與上層之真理世界﹐卻永遠安靜而瑩澈。
- i, B+ D) p4 r8 W Q: L9 v# I; e4 U% k6 \
人在真知錯誤之世界之底層與上層﹐即真理之世界﹐人遂知隨處翻過錯誤﹐透過錯誤﹐以發現真理﹐而同時能寬容他人與自己之錯誤。他知一切錯誤﹐在真理世界前﹐都只如浮雲過太虛。他們最後要隨風吹去的。tvb now,tvbnow,bttvb) y B4 r/ w/ g8 V7 \
公仔箱論壇+ L, P! v: M) x5 J2 d( V
人之學問﹐到此境界﹐乃能有學問之樂。真理之世界是坦蕩乾坤﹐故可樂。真理之世界悠久而恆在﹐故可樂。樂真理之世界即樂道﹐樂道即學問之第四階段。
# j) I3 g* e/ {0 E3 H# [2 Y0 D
(五)
# B, |4 z( _; }. i- _tvb now,tvbnow,bttvb
, p: Q' T# f6 b+ Y+ ]7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學問之第五階段是知言。知言是知真者之所以真之各方面之理由﹐而又知錯者之所以錯﹐與如何使錯者反於真﹐由此而後人能教人﹐能答人之疑問﹐能隨機說法與自由講學。公仔箱論壇% ?1 K- L9 }* G# p" P. V" G
% T/ c$ f u$ L 人之知一真理﹐ 總依於一理由。但是一真理﹐不只有一方面的理由﹐且有多方面的理由﹐以至有無數方面的理由。此即邏輯上﹐所謂不同前提可得同一結論。人常是自一條路通羅馬。然而條條大路都通羅馬。所以人從一條路到羅馬﹐不能便定居在羅馬。還要再離開羅馬﹐試去從條條大路走到羅馬﹐通羅馬。由此人才能把其他路上的人﹐亦帶到羅馬。並且對於想到羅馬而已走上崎嶇小路的人﹐或背方向而行的人﹐指出到羅馬的道路。此即是使迷失真理之路而犯錯誤者﹐知其所以錯﹐及如何可反於真。由此而後學者成為真正教育家。人要當教育家﹐亦才真知學問艱難﹐學問的無窮﹐與教人之不易。因通羅馬的大路﹐莫有人走的完。而走上崎嶇小路背方向而行的人﹐是太多了。tvb now,tvbnow,bttvb7 U% R, q4 Z9 b4 y7 h% v9 b
% S# r, Z9 i( |+ Z 故人之學問﹐到了想當教育家的階段﹐人將重新再感到他自己之無知。
0 }9 t: R1 Q- K" ^7 L$ C公仔箱論壇5.39.217.77 l& L- W- ]0 \: }+ i
他之無知﹐是因為他之不能定居在羅馬﹐而要離開羅馬﹐去重走生疏的其他的路道﹔重與未到羅馬的人走錯路的﹐站在一起。這樣﹐他是不能免於無知之感的。因為他的無知﹐即是他自己的無知。於是他與他們不免同樣的要處處感到惶惑與疑難﹐並沿路問人。由此而到學問最高境界的人﹐看來便與無知無識的人一樣。曾到羅馬者與未到羅馬者一樣。你說你到過羅馬是無用的﹐因為大家同在一生疏的路上。
% J1 Z& w$ ]4 H公仔箱論壇" ~+ E* B6 m. {$ Q# _, ?; R B
這亦就是孔子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蘇格拉底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牧羊人此時自己亦化為一個羊。聖人最後亦與初學步的小孩一樣﹐而只有一樸實的信心。即相信大家翻過崎嶇的小路﹐終會走上的羅馬大路。5.39.217.77% H8 Q F; {' Y- A, e+ K4 a
tvb now,tvbnow,bttvb5 ^$ ]2 H: ~6 g1 w5 ~( j# m
這亦就是學問之最後的第六階段。
$ G2 f0 F( E6 Z& Q2 J; u% U公仔箱論壇
# Z/ J$ d/ c5 H! o
. o3 ^4 A; [+ g$ @3 x5 W'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唐君毅:《說學問之生死關》
6 ^" ~, w" M) B! @8 U5.39.217.775.39.217.77- A: z# o/ h3 u) {; E b* d7 s b
(一)2 Y. q9 b( B; H% v
我雖表面上讀了多年的書﹐亦似研究了多年的學問﹐但是常常會感到做學問之不易﹐隨時覺得我之學問會死﹐亦隨時絕處逢生。現在僅就我個人的一些經驗﹐用些比喻的話寫出﹐以供同學們參考。公仔箱論壇; d" R2 v( n9 I& [, l8 v
5.39.217.77( [* r& N \7 G9 B
記得古人曾說:「任何學問﹐遠望皆如一邱一壑﹔近觀則皆成泰山滄海。」人對學問﹐最初皆只是遠望﹐由此而會覺任何學問﹐皆不過一邸一壑。任何古今學者之學問﹐亦「不過如此」。數學不過講「數」。歷史不過講已成的「事」﹔哲學不過講「理」﹔孔子不過講「仁」﹔耶穌不過講「愛」﹔司馬遷也不過作了一部「史 記」。但在我們對任何學問﹐從「不過」(Nothingbut) 的眼光去想時﹐則我之學問立刻死。此是死在學問之門外。此時必須相信一切「不過」之中﹐大有事在﹐大有我所不能過者﹐而後學問乃得生﹐人乃得入於學問之內。
$ U% B1 p% K, T& a% D3 M4 B7 N0 A0 e
' V9 Q& O6 {# j# \( `0 v3 o(二)tvb now,tvbnow,bttvb* K0 h' g& `1 E& K/ D3 ^$ V
人入於學問之內時﹐須選擇師友或私淑古今的學者﹐以之為模範﹔或選擇某一問學問之著作﹐加以研讀﹐由此以帶我們到學問之路上去。然而這些選擇﹐都是極不容易的。我們所認為好的師友﹑所認為模範的學者﹑所認為好的書﹐可能只是表面易見的好。而不是真正內容的好。真正內容上好的﹐我們或不會選擇。所以人說 子貢賢於仲尼﹐子貢說:「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寡矣!」此時﹐人選子貢 而棄仲尼﹐學問又死了﹔只有選仲尼﹐以得其門而入者﹐而後學問之路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I1 Z( T0 Z7 w n' A- {
1 l' B, B( v4 Q* U1 i, u
(三)
2 Y2 h$ C5 v( V5 r9 j' u公仔箱論壇 人入學問之內時﹐常是由一問題之真感受﹐或一義理之真見到而入。然而人感受任何學問之問題﹔都會覺左衝右突﹐難於解決。人要持定任一義理﹐亦都須要反覆地審慮。因而感到思想之難於再進一步﹐再開拓一步。此時﹐我們之心在問題中﹐在反復地審慮中﹐如人之初入陶淵明的「桃花源」 -- 「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初極狹﹐纔通人。」此時我們之學問﹐亦隨時可死。必繼續鍥而不舍「復行數十步」﹐然後「豁然開朗」﹐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感有所得之樂﹐而後學問之路生。
, W, u7 S" E4 W/ b' G5.39.217.774 C- _+ q* k; _) r8 }$ A
(四)
) ]( `8 `: [2 s2 Z公仔箱論壇 人之學問﹐在感有所得之樂時﹐人才開始安於學問世界之中。然學問世界之中問題﹐卻是一個連一個﹐義理也一層連一層。此時人於學問﹐固可欲罷不能﹔但同時亦可隨處留連不去﹐如桃花源中之行客。此即比喻我們會安於所得之義理﹑已有之學問﹐而自限其中。此自限之趨向﹐乃深植人心。學問愈進﹐而此自限之趨向日 強。此之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魔即在我們自已之學問之本身﹐而非自外來﹐故最難去。此魔亦隨時可使我們的學問停止而死。
; c1 F( ^, |5 \2 I5 s5.39.217.7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 U! I$ q+ k7 X) t
當我們學問停止時﹐我們即不求認識更深﹑更高﹑更遠之問題與義理之時。此時我們即反而著重他人來「認識」我已有之學問﹐而化為一好名心。故好名之心之生﹐即學問之死機將至之外徵。而學問之生機﹐則在去探求更高﹑更遠﹑更深之問題與義理之一念。念「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是求極深。「欲窮千里 目﹐更上一層樓」﹐是要登高。「梧桐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是能知遠。公仔箱論壇# {# ?/ X" Q' N9 E1 K* d
- i8 m6 s u4 ~8 B- i 能見一問題中所潛藏之問題﹔能知一義理所據之根本義理﹐一事物中所包含之隱微事物﹐是之謂學問中能極深。) U/ S9 e, E+ b
4 K7 c# X9 L3 J; V3 K( v. w公仔箱論壇 能自一觀點﹐俯瞰諸居於卑處之人﹐於其各觀點分別所見之事物與義理﹐而綜合地併呈之於目前﹐是謂學問中能登高。0 m$ b( m9 S7 K$ X
+ V! H% v; h, g8 J- J8 S7 x5.39.217.77 能引申一義理而盡其涵義﹐以推證或燭見其他義理﹔或由一事物為因而推證或燭見其果﹐與果之果﹐是謂學問中能知遠。
% ]+ i% b9 Y2 `" g
/ v$ e. g9 I9 `! W ~公仔箱論壇 在學問上能極深登高知遠﹐而後學問能大。' v$ {% t0 U5 y) m" Q2 ~
; I) n" [2 P2 J" f(五)
4 p' C) e$ c3 t$ }# S% p. y公仔箱論壇 在學問上能極深﹑登高﹑知遠﹐是否學問則不死而永生呢? 這亦不盡然。人的學問一直向深處求﹐向高處看﹐向遠處推﹐皆莫有底。一直往而不返﹐學問亦會死的。學問直向深處求﹐便會成古人所謂「黃泉道上﹐獨來獨往」。直向高處看﹐亦會感「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直向遠處去﹐便如「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使人難以為懷。孤行獨往﹐雖是造學問的人﹐所 不得不經過的﹔但一直孤行獨往﹐則自家學問與人不能相喻﹐與人不能交談。學問到與人不能相喻或交談時﹐則此學問成為人與我間之牆壁。同時我們自己亦會反而厭棄此牆壁﹐而願學問死。要使學問不死﹐便須再能由高至低﹐由深至淺﹐由遠至近﹐由大至小。以近喻遠﹐以淺喻深﹐以低喻高﹐以小見大。善歌者使人能繼其聲 ﹔善教者使人能繼其志。而後學問方如源頭活水﹐奔流不舍晝夜﹐可運行於人間﹐以得永生。」公仔箱論壇6 H5 ~: Z5 U! k
. c: U$ }9 e8 W2 D-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學問之生死關﹐暫說為五層。但最後一層﹐不是青年朋友們之所急。如尚不知學問之艱難﹐不知求學問之深高遠大﹐便只知求平易淺近﹐則學問必朝生暮死。所以﹐我主張青年朋友們治學問﹐用思想﹐都要向難處去﹐深處去﹐高處去﹐遠處去﹐大處去。先看分量重﹐而不大看得懂的書﹐先想不易想得通的問題﹐以及先求把 握不能把握的義理。如青年人吃飯一般﹐應吃糙米﹐不要吃太熟的米﹐這才可以健胃。誠然﹐全不能消化﹐亦是不好的。但我們亦不能先自以為不能消化而畏難才是。如果這樣﹐學問又死了。
+ `' @( s' z4 \2 p+ T5.39.217.77. w H8 c; K& k/ s7 ]& o9 M
(中國學生周報四十三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