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3-2 12:38 AM 編輯 ( B* n; ^% h2 t. z* t
, R8 o4 h% ]9 }2 p2 ]& r$ T0 T般若本來是一種呈現,是無法用概念來說明的,所以佛用非分別的方式,將般若智慧呈現出來,此與莊子所用的方式差不多。假定我們問:什麼是般若?佛在般若經中並不從「是什麼」(what) 的立場來回答,他是用辯證的詭辭方式來表示,所以經云:「佛說般若波羅密,即非波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註二四),這個方式,不是分解的方式,而是一種否定的展示。這種表示法,即是辯證的詭辭;而此種詭辭即指示我們,般若是我們真實生命中的智慧,它必須從主體方面,通過存在的實感而被呈現或被展 示,這是不能用語言或概念加以分析的。因為,假定告訴我們什麼是般若,那麼般若只是一個概念,而順著這個概念,我們很容易的就會執著這個概念,而想入非非。一旦落入執著、妄想,般若智慧就永遠無法展現。
4 s3 Y/ l7 H3 x, |& a' s6 [tvb now,tvbnow,bttvb8 r+ W- M% o# e/ `3 R
所以,般若經雖然是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立,但是佛可以用他的智慧,用非分別說的方式,把真實的般若展現出來,而此亦即是「實相般若」。佛用此異法門來說,是屬於第二層序上之說,是以非分別的方式,展示實相般 若;而實相般若是無相且一無所有的。所以,佛說般若的目的,在於化除眾生的執著,令歸諸法實相。因此,若明瞭佛說般若經之用意,那麼所說的那些話,也就可以統統化掉了。這就好比過河拆橋一樣,一過了河,橋也就沒用了。從高一層次的立場看般若經的說法,般若亦是教,但一明白諸法之實相,這個教法也就化掉了, 所以這種非分別說與分別立教的說法是不同的,這就好像莊子在齊物論中所說的「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然已經是一,還能有話嗎?此時已經無言了。同時「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這就表示:我既然說它是一,這就是一種語言,如此,還能無言嗎?「是一」是從客觀的實相方面說,「謂之一」是從主觀的語 言方面講。主觀的語言,沒有獨立的意義,其作用是為了要瞭解客觀的實相;既瞭解客觀的實相,那麼語言也就可以化掉了。此種化除,並不是主觀的統一,不可以與黑格爾的辯證的統一相攪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4 F; B. j, I# A4 i
# p% N( m& K p1 Y公仔箱論壇因此,用非分別說的方式,所展示的實相般若,就是不諍法,它不是一個由分別說所建立的概念,它是諸法的如、實相,並非我們觀念中的如與實相,它必須以智慧實證。這是生命中的如是如是,此「如是如是」必須用存在主義的「存在之路」來呈現,而不是用理論的方式來思辨。; A: A: r+ N, Q# ~# _3 \4 R/ P
) p% T, m' N7 C, e0 P9 O
順著以上所說,我們知道般若經的特殊性格,是非分別說的不諍法,但光是般若的不諍法,還不是天臺宗所說的圓教。所以我在「佛性與般若」中,屢次提到般若波羅密也具備一切法,但那基本上是般若智「作用地具足一切 法」,就此說圓,只能說是作用的圓。這也是我上一講中曾提到的,西方人翻釋圓教為round teaching的round, 此圓是指圓通無礙的圓,這還不是真正的圓教。般若之圓通無礙只是個共法,無論大小乘,都要說般若。所以天臺宗在般若空宗以外,另外分判一個圓教,因為天臺宗與空宗究竟是不同的。天臺圓教不是從主觀的般若上說,而是從客觀的法上說;主觀的般若是個作用,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此般若智當然可以說是圓通 無礙,天臺圓教並不就此處說圓。般若智只能算是圓教的「緯」,而天臺圓教所以為圓,是定在「經」與「綱」上,也就是定在一切法的存在問題上。
# B# H' q1 V2 C, U( J/ D1 X: T6 c' c
講圓教不可以從主觀的般若智的妙用講,因為這是大小乘共通的,我們必須從法的存在這客觀面來講圓教之所以為圓。這也就是順著佛性的觀念,以說明一切法的存在。為什麼從佛性上講呢?因為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所關心 的是:到底以什麼方式成佛?又所成的佛,是什麼境界的佛呢?像小乘自了漢所證成的佛,並未函攝其他一切眾生的一切法,也就是說,其他的一切法並沒有進到自了漢的佛格內;而沒有進到佛格內,即表示沒有進到佛性之中,因此,此佛性就沒有包括其他的那些法。所以從小乘要進一步講大乘,大乘佛是以一切眾生得度為條 件,大乘佛必須不離其他一切眾生的一切法,而將一切法完全吸收於其佛格、佛性之中。不過儘管如此,大乘佛仍有許多說法,有龍樹菩薩通教的說法(大乘通教不同於般若共法),有阿賴耶與如來藏系統的說法。這些都是大乘佛法,都是以一切眾生得度為條件,此不同於小乘之自了。但照天臺宗之判教,仍然不是究竟圓教。- m% M' e* O2 F5 |9 z
1 ~: h/ ~+ \/ A$ t t/ q8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天臺宗判大乘通教所說的法的存在,只限於三界(註二五)以內,也就是說龍樹菩薩所說之教,除般若以外,關於法的存在或佛性的問題,有其特殊的限定;而此限定即顯出其共通於小乘之處,這不從般若說,而是從佛性上 說。龍樹菩薩所說之教,只限於三界以內,此即是指其所說之法的存在,只限於第六識,至於第七識及第八識則未說明。由此即顯出其所說之法的限度,而此限度與小乘之限度相同,故稱其為通教,即通於小乘教之意。
- y5 x1 G% v$ D9 f5.39.217.77
( I: M/ l+ o0 d5 F* l# jtvb now,tvbnow,bttvb由通教進到第七、第八之阿賴耶識系統,法的存在進至三界外,雖然進至三界外,但卻只能詳細地說明生死流轉法,至於說明清淨法,則不夠圓滿;而且用的是心理分析的方式來說明,也就是走經驗分析的路子。凡是用分解的方式說,即非圓教;儘管已進至界外,仍非究竟圓教。
! V1 y+ }7 N8 G' A& {7 T, w7 K2 l公仔箱論壇( I3 m% }+ ^& S4 G2 n! m' ^
由此再進到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系統,此系統不但對於生滅流轉法能詳細說明,對於清淨法也能清楚地交代,這可以說是很圓滿了。但天臺宗仍判其為大乘別教而非圓教,因為如來藏系統仍然是分析的路子,也就是用超越的分解(transcendental analytic) 說一切法的存在問題。儘管它是超越地分解,但只要用分解的方式說一切法,就不是圓教,因為對於法的存在問題,一用分解的方式說,就是個特定的系統;既是一特定地系統,就有一個系統的限定相。所以不管是阿賴耶系統或如來藏系統,都有其限定相。也正因為既用分解的方式說,又有系統的限定相,所以天臺宗批評大乘 別教為「曲徑紆迴,所因處拙」(註二六);既是紆迴、笨拙、自然就不是圓教了。$ A. ]9 |: ]% t+ m! B
公仔箱論壇1 d1 H6 x! ?: u. l
所以,要真正表示圓教,一定要用非分解的方式來說;用非分解的方式就著法的存在說圓教,並不同於佛用非分別的方式說般若。既就法的存在說,它便是有所說,因此它仍是個教;既是一個教,就是個系統,但它卻沒有系統 相。其所以是個系統,因為它是就著佛性與法的存在說;但它用的是非分解的方式,所以無有系統的限定相。既是個系統又無系統相,此即成了一個詭辭。正因其是系統而無系統相,所以顯出綱上的圓教意義(註二七)。此圓教是就著法華經開出來的。法華經與般若經,都有其特殊的性格。就法華經本身而言,並沒有什麼特殊 的內容,經文非常簡單,沒有包含分別說的法。那麼,法華經到底有什麼特殊處呢?法華經主要的問題在於「權實問題」之處理。凡是分解說的都是權,而非分解說的才是實。如何處理權實的問題呢?照法華經所說,即是「開權顯實」,開是開決,決了暢通之義,此可類比於般若經之融通淘汰而實不同。「決了」,照康德的話 說,就是一種批判的考察(critical examination);而照佛教辭語就是一種「抉擇」,也就是將以前所說的一切法,作一個評判、抉擇,這不就是批判的考察嗎?
/ _/ u/ C5 T0 S% u7 P
* Q& n9 k. H E- m( I- c2 A因此,「決了」就是要使我們能抉擇通達。好比佛說小乘法只是個方便,一個權說,不可停滯或執著於此,否則永遠只是小乘。因為佛說小乘法,並不是叫眾生只做個阿羅漢就完了;所以眾生對於小乘法,若能決了暢通,即知 當下就是佛法(註二八)。這小乘法也是成佛的一個法門,所以佛教才有「一切法皆是佛法」的說法。所有的法,如數學、醫學、科學等,皆可以通達於佛,每一法皆是通於佛的一個門,所以叫做法門。這是決了以後的理境,若不決了,那麼數學只是一種形式科學(formal science),與成佛何關?物理學只是一種自然科學(physical science),與成佛何關?
# _1 P- t0 f+ ~" S( T7 Y" s
9 a# l$ r$ \6 r. t5.39.217.77! v, H& V9 N# p/ q
所以,「決了」為的是化除眾生的執著與封閉,執著一除,小乘法就是佛法,而且是「低頭舉手皆成佛道」(註二九)。權既然開決了,那麼當下即是實,所以說開權顯實。如此一來,行住坐臥都是佛法。此開權顯實即是佛的 本懷,所以天臺宗講法華經是佛教的大綱,此大綱是就著佛之本懷與開權顯實說的;照現在的辭語,就是屬於第二層序(second order),其他分別說的法,則是屬於第一層序(first order)或屬於基層(basic order)。如此一來,不只小乘法需要開決,阿賴耶系統和如來藏系統,也都需要開決。公仔箱論壇3 J5 i: ?, E) z, g2 d
公仔箱論壇" M. d+ j0 u. K; F0 Q! {. {
天臺宗將諸大小乘開決以後,即以「一念三千」來說明一切法的存在;一念三千不是用分別的方式說,「一念三千」這句話對於法的存在等於沒有說明,但卻表示了法的存在,而不是表示般若,所以天臺宗不同於空宗。「一念 三千」是開決了界內的小乘教與通教,以及界外之阿賴耶與如來藏系統以後所說的。所以天臺宗這句話,與大小乘諸教並不在同一層次上,它是高一層次的說法,它是非分別說,而且對於法的存在等於沒有說明;而低一層次的說法,則是用分別說的方式說一切法之存在。天臺宗用非分別的方式開決了分別說的一切法,並使一切 法通暢;如此,每一法都得以保住,沒有一法可以去掉,所以說一低頭一舉手,都是佛法。因此,成佛必即於九法界(註三〇)而成佛,不可離開任何一法而成佛,如此即保住了一切法之存在。此種非分別說的說法,可說是一種tautology;它既是用非分別的方式說一切法,所以是系統而無系統相。以其無系統相,所以不可諍辯,也因此成其為圓教。至此圓教境界,所有的法是一體平鋪,所有權教所形成的大小土堆,至此都化為平地。此種圓教,不再是另一交替可能的系統(alternative system),它不再有特定的系統相,所以是不可諍辯的。這個不可諍辯是就著法華經講,這是屬於圓教的綱;將般若經的不諍法,加上法華經的不諍法,一經一緯,兩個不諍法合在一起就是圓教。
+ ]: r/ Y0 [* h& P0 F- m
3 k: s6 n# K- W1 ?" e2 g1 P0 ?由此可見,天臺宗規定圓教有一特別的模式(special pattern), 這個思考方式非常的微妙。因為,假定落在一個分解的方式的系統裏邊,是比較容易說話,而在此種特別的模式中,則不容易說。這種問題,需要大家仔細地思考一下。先瞭解什麼叫做「系統」,如果對「系統」能有一個明確的理解,那麼「系統而無系統相」的道理,就自然顯現出來了。
; I" }: A. P+ E9 T3 I
. Y7 M7 f, r2 f5 z公仔箱論壇天臺宗所說的圓教是不離權教,所謂「醍醐不離前四味」(註三一),就是用前四味來顯出醍醐味;同樣的,圓教是不離前三教的。所以成佛是即九法界的眾生而成佛,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去掉。如此,佛性即把一切法的存在保 住了,可見不達到圓教,法的存在是無法保住的,而從保住法的存在這一點來看,我即給它規定一個名詞,叫做「佛教式的存有論」(Buddhistic ontology)。本來佛教講無自性,要去掉「存有」(Being), 根本不能講存有論;但是就著佛性把法的存在保住,法的存在有必然性而言,那麼就成功了佛教式的存有論。這個意思假定可以講,那麼就類似於康德所講的上帝王國中的自由與自然之和諧。此處所說的法的存在,即屬於自然,而佛就屬於自由。在此,馬上就暗示我們一個問題,也就是康德所說的「圓善」?(summum bonum, highest good)的問題,「圓善」在康德哲學中,是不能呈現的;康德只有肯定上帝來保 障,才能使圓善成為可能。但是,在佛教的圓教中,對於圓善可有清楚的觀念,完全瞭如指掌。此種圓教境界即超過康德哲學的理境,你能說這是神秘主義乎?而依照康德的哲學,卻就說此種思想為神秘主義。他認為我們對上帝的王國,沒有直覺,所以我們不能把上帝的王國直覺化、具象化,我們這個自然世界,只能說是上帝 王國的symbol,而不是schema。事實上,如果我們對圓教的意思能通透瞭解的話,康德所說的schema根本就不能用在此處。) `6 v$ q5 q' S1 m& l* ~) _
$ J7 h2 M" U) G$ }/ o*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照圓教講,康德關於圓善的那些的猜測語都不是究竟的,因為既然即九法界而成佛,也就是即著地獄、餓鬼、畜生等而成佛,甚至即著一低頭、一舉手而成佛,在此種境界中,所有的法都是一體平鋪,而佛也就在此呈現。就佛而言,德(virtue)之所在,即是福(happiness)之所在。因為在圓教中,佛的本身是德,而法的存在就是福,這兩者永遠是合在一起的;到此,若再說德與福是綜合關係,那就很有問題了。因為在圓教的境界中,綜合關係已沒有了,只有分析的關係。/ n w9 |0 g7 r8 E5 X- P1 C
# Q( j5 B$ Z4 [; y
所以佛教提出圓教這個問題,很有啓發性。康德雖然也注意到德福之間的問題,但他那種說法,若照佛教的分判,只能說是別教的方式,而非圓教的方式,這個問題,只有在天臺宗的圓教中,才能有清楚的理解,在康德哲學中,尚無法有清楚的瞭解。
% {! ]8 z3 H" v3 x+ btvb now,tvbnow,bttvb0 O4 K8 n: e8 Y9 T" B5 M
公仔箱論壇3 s& I% o$ J: L% J5 v( F
我今天就講到此,下次再就此圓教問題,作進一步的解釋。- b3 Y+ Z% a8 S. V( z) N# V
tvb now,tvbnow,bttvb; {2 t0 K2 c' b
) c* G* F) ~. H3 M, D) }0 F) N 尤惠貞記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2 e9 V- X( D( X
) q# ^% u6 N* L& k) y- r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3 l: [ L7 b3 y0 y) i6 w
【附 註】
* H& {7 `7 P! L; M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4 Z; m8 @& ?: V- r.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註一:參看「佛性與般若」下冊,頁一一八七至一二一四。公仔箱論壇/ G2 s8 r5 B: H/ D" Z
/ y& A/ D+ G: L, s0 V' n
註二:參看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頁一六四至一六六。2 ]5 e5 a# o3 P% ~) C" @" ?
) A: T* A! I& e* U5 s註三:同上書,頁三〇四。
7 D, J/ D" j }) S6 P* D! I公仔箱論壇4 a* ^! b. f$ k8 p( x
註四:見孟子盡心篇。
7 X* l9 p! }3 Y5 e' G9 n'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x' r' b7 O) t5.39.217.77註五:同上。
4 r# E! m; u' H' q7 ^: l7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 J6 y& Q ] B c7 T. g; _9 P
註六:同上。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tvb now,tvbnow,bttvb; d z3 g$ V/ E1 g# g1 ~" \# ?
$ B W) Q$ X2 F% X5 a2 |5 p% q& \$ k5.39.217.77註七:見龍樹菩薩所著中論觀因緣品。
5 Z X: e( n, Q9 b; E1 z7 O
# y% n! V6 \5 W Xtvb now,tvbnow,bttvb註八:見大乘起信論,論云:「云何熏習起淨法不斷?所謂以有真如法故,能熏習無明;以熏習因緣力故,則令妄心厭生死苦、樂求湼槃。……真如熏習有二種,云何爲二?一者自體相熏習,二者用熏習。自體相熏習者,從無 始世來,具無漏法,備有不思議業作境界之性。依此二義,恒常熏習,以有力故。能令衆生厭生死苦,樂求湼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
2 X; a& i2 b0 i) p( |+ \: Z$ r; g# `% M5 e8 Z( S/ V
註九:見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 S) S2 \1 h2 c- @$ d, I h5 v& Z! V+ z
註十:同上。5.39.217.773 v6 A$ P7 I( V5 y: V) l
* C! w, a2 F6 f& }$ h
註十一:八正道指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 V' W8 Y5 v% Z) w公仔箱論壇
* n; y4 F+ m' ]1 ?! J# I"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註十二:見莊子齊物論。
9 c4 [5 v1 [ t" y( l: L
4 U* K+ Y5 ?0 d! D/ k5.39.217.77註十三:參看牟先生所著「從陸象山到劉蕺山」頁三至五。又見頁七八,語錄選第四十一:「阜民嘗問:先生之學亦有所受乎?曰:因讀孟子而自得之。」
' f A1 n+ Y# ~4 b# j3 m6 h; U. [tvb now,tvbnow,bttvb
0 M9 v+ { l) |5.39.217.77註十四:同上書,見頁六八,語錄選第七:「夫子以仁發明斯道,其言渾無罅縫。孟子十字打開,更無隱遁,蓋時不同也。」- b4 t! [ [+ d3 `: K
, {" j1 |7 p# ?* u; X; d# n註十五:同上書,見頁七十,語錄選第十三:「先生云:後世言道理者,終是粘牙嚼舌。吾之言道,坦然明白,全無粘牙嚼舌處,此所以易知易行。」% `" `7 m- h0 [$ G6 w0 S1 G
- C# @$ U9 k9 y2 n9 X7 h註十六:同上書見三五至三六,……傅季魯云:『先生居山,多告學者云:「汝耳自聰,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無少缺,不必他求,在乎自立而已。」學者於此多興起。有立議論者,先生云:「此自是虛說,此 是時文之見。」常曰:「今天下學者有兩途,惟樸實與議論耳。」』公仔箱論壇7 E* B- J; e: d6 f% D4 ~5 w8 {
tvb now,tvbnow,bttvb0 H1 Q1 C: N) [2 _4 n R6 g' n |
註十七:同上書,頁三一至三二,陸象山在鵝湖之會上,曾作一詩以和其兄,詩云:「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只今。」
: t" ]1 j8 ` @. ?+ etvb now,tvbnow,bttvb& t0 i7 z ]9 o; i, Z, j& V m
註十八:同上書,見頁三六至三七。公仔箱論壇8 k# B6 A6 q9 x& U
3 M$ T) N3 R# ~1 G; ?註十九:同上書,見頁八至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e6 v9 t" d% F+ e
& F# a( R( |2 U7 T, ^註二〇:同上書,見頁五六或一九六。
. F5 W9 ^* r/ ?* ^9 H8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 |3 J2 |2 O* z. c6 K4 F1 ?$ U
註二一:五時說法即(一)華嚴時,說華嚴經;(二)鹿苑時,說四阿含;(三)方等時,說諸方等大乘經,如維摩、思益、楞伽、密嚴,三昧、金光明、勝鬘夫人等經;(四)般若時,說諸般若經;(五)法華湼槃時,說 法華經與湼槃經。參看「佛性與般若」下冊第一章第三節「五時八教」。
8 o2 X; D$ p( J6 ?6 H* g+ M5.39.217.77/ F3 o9 w. Q1 k3 H& S3 d
註二二:參看莊子齊物論。論有云:「物無非彼,物無非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公仔箱論壇( ?. u. ^7 k9 G, u8 N
tvb now,tvbnow,bttvb+ Z. f2 u0 R' Z" y# ?# l: x* }" h, i$ ?
註二三:見龍樹菩薩所著「大智度論」卷一,論云:「復次有二種説法,一者諍處,二者不諍處,諍處如餘經中已說。今欲說無諍處故,說般若波羅密經。……復次餘經中佛說五衆無常苦空無我相,今欲以異法門說五衆故,說般若波羅密經。……」
# [+ r9 ], l% @5 Y+ E; Utvb now,tvbnow,bttvb7 ~% s9 o" F' O
註二四:見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 t, c& h9 q6 z- g+ o" e7 ? F0 c8 R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9 r4 c. N( \1 E \0 Z% {4 h- b
註二五:三屆指欲屆、色屆、無色屆。參看「佛性與般若」下冊,第四章第八之一節。tvb now,tvbnow,bttvb( I: e( H9 m5 e
tvb now,tvbnow,bttvb) C( @& }+ k; e% ]/ |$ g) g
註二六:法華玄義卷第五上有云:「通諸位論粗妙者……中草(二乘)雖復動出,智不窮源,恩不及物。……大樹(別教)實事,同緣中道,皆破無明,俱有界外功用,故此位為妙。而別教從方便門,曲徑紆迥,所因處拙,其 位亦粗。圓教真門,是故為妙。」關於別教所以為「曲徑紆迥,所因處拙」,請參看「佛性與般若」上冊頁五六〇至五六一。tvb now,tvbnow,bttvb- R: B" b* L# L+ `: u7 N
" V' h7 c" a$ S/ [# n公仔箱論壇註二七:天臺宗以法華經為圓教的大綱。法華玄義卷第十上「釋教相」中初出「大意」有云:「當知此經唯論如來設教大綱,不委微細綱目。」tvb now,tvbnow,bttvb2 ~ E0 \: S3 [, ?4 [! N
2 W# n) v9 O4 {0 {( a* T
註二八:法華經卷四法師品有偈云:「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維,當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 ]8 u0 S" y, ^. L5 w5.39.217.779 H0 u; W6 Q7 |9 t9 _! `. K9 |
註二九:參看「佛性與般若」下冊,頁五九八。 W* W' N s- t8 C2 `# ^+ m& N y. W
5.39.217.776 P$ @& \6 o7 [+ M# N& L
註三〇:九法界指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天六道,以及聲聞、緣覺、菩薩三聖。
2 `! c3 s( Q. I5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g& t# i) |: ~9 J ?( O4 y. r!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註三一:前四味指的是乳、酪、生穌、熟穌,醍醐之味不能離此四味而獨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