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撰稿人之一倪彩霞介紹道,《報告》是“中國非遺保護發展年度報告”的第五本,全面分析總結了2014年度我國非遺保護發展整體狀況、特點趨勢、熱點難點、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等。
# X8 x- V! [: p* F6 o4 s4 F* X* O( {公仔箱論壇
2 q) I- S) R5 e8 t- ?2 y$ m& D5.39.217.77“2015年度報告由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擔任主編。”倪彩霞透露,全書仍然沿用往年的編寫慣例,由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中青年老師和博士生撰稿,並聘請國內權威專家審稿把關方式完成,以確保報告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權威性。7 }2 i. m6 p' E; [
" i8 x2 Q8 V% r7 J! m5.39.217.77相較於2013年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報告》指出,2014年則呈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特點,具體體現在“非遺保護與新型城鎮化如何協同發展”、“完善和推進我國非遺保護法律體系建設”、“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非遺保護”等方面。
" o f% k( n/ R) j4 g* [! |公仔箱論壇9 J; ~! i" d* _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特別提出了“非遺保護與科技關系”的問題,即如何運用數字化技術推動非遺保護深入發展、如何促進非遺數字化的標准化建設。《報告》認為,目前,數字化等現代科技正在迅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因此,如何適應並進而主動運用數字化等技術來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公仔箱論壇. V- N6 h) C2 q9 U! Z1 u8 t* s
) ] g- X2 ~5 J4 @1 h8 E& ~2 U
“當然,科技手段介入非遺保護及標准化,在為非遺保存、展示、傳承和教育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傳承主體權利被擱置、傳承者話語喪失等新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報告》稱。
- Z. X1 I6 @+ a% Q5.39.217.773 ]$ g, Z; a. d; a1 N
“總之,2014年我國非遺保護熱點、難點不斷湧現。非遺保護工作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民間文化自覺、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的關系,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也是本年度報告的熱點問題。當然,非遺保護中存在的重申報輕保護,重開發輕傳承等現象依然存在。”主辦方表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