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Koch發現結核病致病原至今已歷經一個世紀,一百年來經過世界各國努力,結核病防治已見到成效,發生率及致死率逐年下降。然而近年來結核病的流行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原來呈現穩定下降的發生率曲線到1980年代有反轉升高的現象,究其原因與抗藥性結核比率的增加、AIDS的出現、各國結核病防治計畫的偏差(如過度偏重新案的發現卻忽略完整治療的重要性)等因素有關,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於90年代初期修正了全球性的防治策略,提出全球性結核病防治計畫(GTB),並藉此體檢了12個國家或地區的結核病防治計畫,也提出了改進之意見以作為各國推動結核病防治之參考(1)。我國多年來結核病的防治雖有傲人的成效,但年發生率(64/10萬人口)仍較先進國家(挪威5.2/10萬人口,美國7.2/10萬人口,奧地利16/10萬人口)高出甚多,年死亡率亦仍高達7/10萬人口(2),距離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結核病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兩人以下)甚遠(3),因此有需要藉GTB的原則重新思考我國的結核病防治策略。
; U7 D# k! U/ y! S, \, q* J-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N" @$ T3 `; M* w,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多謝楼主寶貴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