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電/我國首個國產“人工心臟”項目研製取得新突破。記者13日從項目負責方之一的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了解到,作為我國第一個可植入的、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磁液雙懸浮血泵“火箭心”,目前已經進入批量生產的動物試驗期。預計5年內,血泵將進入臨床試用階段,並向系統的商業化生產邁進,應用於醫療臨床後將為我國1600萬心衰患者帶來希望。 公仔箱論壇& W6 Q6 l( S5 R. D
" [1 f# c# _. H- {4 K% [/ P: ~5.39.217.77 記者13日上午在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動物實驗中心看到,“天久”實驗羊2號、3號和4號選用的均是小尾寒羊,去年12月23日、今年2月3日和11日分別植入血泵“火箭心”,其中2號已經能正常行動,其他兩只還戴著監護設備,尚在恢復期,但各項體征指標和“人工心臟”設備裝置運轉都正常。
5 j- Z' g3 {4 r) K1 g/ E5.39.217.779 p% R" H: F0 |# G$ P0 U8 {
2009年3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工學團隊和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醫學團隊合作,研製出體積小、質量輕、溫升低、方便植入體內的磁液雙懸浮離心式血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經過4年多的技術攻關,研發團隊於2013年3月14日為取名“天久”1號的綿羊植入血泵,術後實驗羊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健康存活了120天,創下了國內植入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的最長存活紀錄,並在國內首次實現攜帶電池與控制器自由活動,達到了血泵臨床植入的模擬狀態。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劉曉程說,目前進行的動物實驗主要是觀察血泵的血液動力學參數、生物相容性以及對動物身體的影響情況,下一步將開展生物醫學和工程學檢測。完成至少6批次的動物實驗後,即可進入臨床試用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