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多半無法有正常臉部表情,這項指標或許可以幫助醫師快速判斷患者可能需要哪些治療。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急診醫學期刊」(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8 {& z$ h9 H7 M美國卡羅萊納斯醫學中心研究團隊指出,對於肺炎、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肺栓塞、心臟衰竭、氣胸、縱膈腔疾病與主動脈剝離等心肺疾病患者來說,越早做出診斷,就能提升預後復原狀況。目前越來越多醫師傾向使用非侵入式檢查幫助做初步診斷。0 H ~5 E' v. _$ [4 H, \
研究人員舉例,像臉部張力異常就與呼吸道疾病有關,或者像心肌缺血患者就會產生較多憤怒、非開心笑臉、眉毛下垂等表情。tvb now,tvbnow,bttvb. i" {# i/ ~/ T* C6 X. c7 Y5 { n
研究人員以五十名成年人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因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狀進急診室,且經過檢查都有嚴重心臟、肺部疾病,並接受觀察兩星期。
5 Z* W6 e3 T& G5.39.217.77研究人員讓這些患者看好笑卡通圖片、一張驚訝的臉圖片,以及有人哭泣圖片,然後再評估他們臉部肌肉動作變化,經過分析發現,因患有嚴重心臟、肺部疾病而呼吸急促、胸痛者看到圖片時臉部表情較少,相較之下,其他人看這些圖片時,臉部表情較為豐富。tvb now,tvbnow,bttvb" W& K8 I- i" ?7 }( m! _5 w
研究人員解釋,患有嚴重心臟、肺部疾病的患者可能比較無法針對情緒刺激做出回應。希望透過研究成果可研發更好診斷方法,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侵入式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