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散文分享] 余光中: 開卷如開芝麻門

余光中: 開卷如開芝麻門tvb now,tvbnow,bttvb1 m6 Z) `+ R7 Q

7 ^! A! S' H( G( O6 }
公仔箱論壇! ]/ J+ w; o0 ], A# \
公仔箱論壇! G: i0 o# O# B5 J7 \/ }6 e

! k% B6 {0 w4 ?( U* @' a公仔箱論壇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麤記可以休。」項羽這種英雄人物,當然不喜歡讀書。劉邦也不喜歡讀書,甚至也不喜歡讀書人。不過劉邦會用讀書人,項羽有范增而不會用,漢勝楚敗,這也是一個原因。蘇軾這兩句詩倒也不盡是戲言,因為一個人把書讀認真了,就忍不住要說真話,而說真話常有嚴重的後果。這一點,坐牢貶官的蘇軾當然深有體會。而在社會主義的新社會裏,一個人甚至不必舞文弄墨說什麼真話,就憑他讀過幾本書的「成分」,已經憂患無窮了。
) Y" @/ _5 p5 a0 }( Y- [8 Ltvb now,tvbnow,bttvb
3 x" Z/ V$ e- Z. w% ~5.39.217.77' I( _3 a8 |. J+ U  [8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y7 ~6 k# t; n
  這種「讀書有罪」的意識加於讀書人的身分壓力,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裏,也感覺得到。海外的知識分子裏,也有一些人只因自己讀過幾本書而忸怩不安,甚至感到罪孽深重。為了減輕心頭的壓力,他們儘量低抑自己知識分子的形象,或者搬弄幾個十九世紀的老名詞來貶低其他的知識分子,以示彼此有別。
' ]4 d& Q* n+ \-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j& ?* Q$ h( M/ {9 etvb now,tvbnow,bttvb
/ i2 r& _% D- U" L5 M7 `5 T3 Y# a
3 p. g  s. @6 M. @* \% T& D" P& }; W  其實在目前的社會,知識分子與非知識分子之間,早已愈來愈難「劃清界限」。義務教育愈來愈普及,大眾媒介也多少在推行社會教育,而各行各業的在職訓練也不失為一種專才教育,所以在年輕人裏要找絕對的非知識分子,已經很難了。且舉一例,每年我回臺北,都覺得計程車司機的知識水準在逐漸提高。從駱駝祥子到三輪車夫,從三輪車夫到今日的計程車司機,這一行在這一方面顯然頗有變化。其他行業,或多或少,也莫不如此。中國大陸,從以前的批鬥學者、紅而不專、焚書鎖書、白卷主義,到目前的鼓吹尊重知識分子,要幹部學文化,要人民學禮貌,要學者出國深造等等,也都顯示了反知主義的重大錯誤。到今天,我們都應該承認,無論在什麼社會,要是把讀過書的人劃為一個特殊的階級,使它和其他的人對立起來,甚至加以羞辱、壓抑,絕非健康之舉。tvb now,tvbnow,bttvb% k2 b* K& I4 e1 V% d
  k& ], B' A- `. G, O
5.39.217.775 V6 X" E' b9 ]$ M9 |. o

7 p8 X! K$ L3 u$ `7 ^公仔箱論壇  讀書其實只是交友的延長。我們交友,只能以時人為對象,而且朋友的數量畢竟有限。但是靠了書籍,我們可以廣交異時和異地的朋友;要說擇友,那就更自由了。一個人的經驗當然以親身得來的最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經驗畢竟有限。讀書,正是吸收間接的經驗。生活至上論者說讀書是逃避現實,其實讀書是擴大現實,擴大我們的精神世界。就算是我們的親身經驗,也不妨多聽聽別人對相似的經驗有什麼看法,以資印證。相反地,我認為不讀書的人才逃避現實,因為他只生活在一種空間。英國文豪約翰生說:「寫作的唯一目的,是幫助讀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倒過來說,讀書的目的也在加強對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對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公仔箱論壇1 A5 G/ e/ C1 g( `* o. @9 }% a
5.39.217.773 d6 E1 O+ l0 Q8 I6 v  I& b

8 E" ?: p; Y2 l- @% v5.39.217.775.39.217.773 W* l: W+ \( d
  在知識爆炸的現代,書,是絕對讀不完的,如果讀書不得其法,則一味多讀也並無意義。古人矜博,常說什麼「於學無所不窺」,什麼「一物不知,君子之恥」。西方在文藝復興的時代,也多通人,即所謂Renaissance Man。十六世紀末年,培根在給伯利勳爵的信中竟說:「天下學問皆吾本份。」現代的學者,誰敢講這種話呢?學問的專業化與日俱進,書愈出愈多,知識愈積愈厚,所以愈到後代,愈不容易做學問世界的亞歷山大了。3 `$ T* e- y4 ]; g# M& {

( G4 M. J4 q9 s5.39.217.7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U% `/ ?" I* S
  不過,知識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識一定勝過古人,但智慧則未必。新知識往往比舊知識豐富、正確,但是真正的智慧卻難分新舊。知識,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卻需要再三玩味,反覆咀嚼,不斷印證。如果一本書愈讀愈有味,而所獲也愈豐,大概就是智慧之書了。據說「天路歷程」的作者班揚,生平只熟讀一部書:聖經。米爾頓是基督教的大詩人,當然也熟讀聖經,不過他更博覽群書。其結果,班揚的成就也不比米爾頓遜色多少。真能善讀一本智慧之書的讀者,離真理總不會太遠,無論知識怎麼爆炸,也會得魚忘筌的吧。
  D1 B. T. b% [4 Q, E5 [, i2 q
  r  i/ _! u, V2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 K/ e5 I$ C; }) @
+ y1 x  |" m0 V* i/ |
  叔本華說:「只要是重要的書,就應該立刻再讀一遍。」他所謂的重要的書,正是我所謂的智慧之書。要考驗一本書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試金石當然是時間。古人的經典之作已經有時間為我們鑑定過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經得起一讀再讀。一切創作之中,最耐讀的恐怕是詩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輪秋」和「岐王宅裏尋常見」,我讀了幾十年,幾百遍了,卻並未讀厭;所以趙翼的話「至今已覺不新鮮」,是說錯了。其次,散文、小說、戲劇、甚至各種知性文章等等,只要是傑作,自然也都耐讀。奇怪的是,詩最短,應該一覽無遺,卻時常一覽不盡。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讀來廢寢忘餐的許多偵探故事和武俠小說,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節取勝的作品,真象大白之後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說,很少依賴情節。詩最少情節,就連敘事詩的情節,也比小說稀薄,所以詩最耐讀。' Y1 d1 a# P' x% f3 K
5 t4 S( t3 L- X, `

! b( R2 l! C& j3 ?* i6 c5.39.217.77tvb now,tvbnow,bttvb$ K, T: b. K! R  j9 F
  朱光潛說他拿到一本新書,往往先翻一兩頁,如果發現文字不好,就不讀下去了。我要買書時,也是如此。這種態度,不能斥為形式主義,因為一個人必須想得清楚,才能寫得清楚;反之,文字夾雜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亂。所以文字不好的書,不讀也罷。有人立刻會說,文字清楚的書,也有一些淺薄得不值一讀。當然不錯,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淺薄的內容也就一目了然,無可久遁。倒是偶爾有一些書,文字雖然不夠清楚,內容卻有其份量,未可一概抹殺。某些哲學家之言便是如此。不過這樣的哲學家,我也只能稱為有份量的哲學家,無法稱為清晰動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學家的哲學與唐君毅的相當或相近,而文字卻比較清暢,我寧可讀他的書,不讀唐書。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達上不為讀者著想,那就有一點「目無讀者」,也就不能怪讀者可能「目無作家」了。朱光潛的試金法,頗有道理。
# }- T8 ^1 d+ L4 i  a0 D2 M2 o
9 Q3 T/ I: g  R- S- A5.39.217.77公仔箱論壇  `* D3 }8 X  D# l6 Y5 N+ D

1 S1 Y9 I6 _9 Q) ~2 h5.39.217.77  凡是值得讀的智慧之書,都值得精讀,而且再三誦讀。古人所謂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辭上的誇張。「一目十行」只有兩種情形:一是那本書不值得讀,二是那個人不會讀書。精讀一本書或一篇作品,也有兩種情形。一是主動精讀,那當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讀,那就是以該書或該文為評論、翻譯或教課的對象。要把一本書論好、譯好、教好,怎能不加精讀?所以評論家︵包括編者、選家、註家︶、翻譯家、教師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讀者,被迫的精讀者。這種讀者一方面為勢所迫,只許讀通,不許讀錯,一方面較有專業訓練,當然讀得更精。經得起這批特殊讀者再三精讀的書,想必是佳作。經得起他們讀上幾十年幾百年的書,一定成為經典了。普通的讀者呢,當然也有他們的影響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讀者的「意見領導」。1 W5 m3 p) @8 G$ e$ E
) A3 J# r; W7 }  i1 Y8 u1 \# e
tvb now,tvbnow,bttvb# P; I7 g3 A. M6 a0 p* L+ i

8 j& Y  I/ w: U+ e6 I5 n% ?  世界上的書太多了,就算是智慧之書也讀不完,何況愈到後代,書的累積也愈大。一個人沒有讀過的書永遠多於讀過的書,淺嘗之作也一定多於精讀之作。不要說陌生人寫的書了,就連自己朋友寫的書,也沒有辦法看完,不是不想看完,而是根本沒有時間,何況歷代還有那麼多的好書,早就該看而一直沒看的,正帶著責備的眼色等你去看?對許多人說來,永遠只有很少的書曾經精讀,頗多的書曾經略讀,更多的書只是道聽塗說,而絕大多數的書根本沒聽說過。
" w& |- c% f: z/ F; B* p8 A& ], `tvb now,tvbnow,bttvb/ c8 c; k" v7 z) @8 p
tvb now,tvbnow,bttvb6 F+ S5 s9 A0 K# w# N

8 J/ {& y5 ?6 |. F" D2 N1 i! f, B9 o5.39.217.77  略讀的書單獨看來似乎沒有多大益處,但一加起來就不同了。限於時間和機緣,許許多多的好書只能略加翻閱,不能深交。不過這種點頭之交十分重要,因為一旦需要深交,你知道該去那裏找他。很多深交都是這麼從初交變成的。略讀之網撒得愈廣愈好。真正會讀書的人,一定深諳略讀之道,即使面對千百好書,也知道遠近緩急之分。要點在於:妄人常把略讀當成深交,智者才知道那不過是點頭淺笑。有些書不但不宜精讀,且亦不必略讀,只能備讀,例如字典。據說有人讀過「大英百科全書」;這簡直是以網汲水,除了迂闊之外,不知道還能證明什麼?tvb now,tvbnow,bttvb( m' t( J/ d6 U

" |) J% t# F6 f7 a1 V2 d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5 ?( M9 x/ I2 m/ r. ^' K
( M$ O% D6 l. G0 @. {) |& j% g
  有些人略讀,作為精讀的妥協,許多大學者也不免如此。有些人只會略讀,因為他們沒有精讀的訓練或毅力。更有些人略讀,甚至掠讀,只為了附庸風雅。這種態度當然會產生弊端,常被識者所笑。我倒覺得附庸風雅也不全是壞事,因為有人爭附風雅,正顯得風雅當道,風雅有「善勢力」,逼得一般人都來攀附,未必心服,卻至少口服。換了是野蠻當道,野蠻擁有惡勢力,如文革時期,大家燒書丟書都來不及,還有誰敢附庸風雅呢?5 T  u/ h5 i$ R4 P: p" @7 v) p

* W8 p3 `- T8 T" ]' e8 Q/ T- r% Y; C! M# G- M

- o  E# B0 f& P* s1 s6 S4 p. O5.39.217.77  附庸風雅的人多半是後知後覺,半知半覺,甚或是不知不覺,但是他們不去學野蠻,卻來學風雅,也總算見賢思齊,有心向善,未可厚非。有人附庸風雅,才有人來買書,有人買書,風雅才能風雅下去。據我看來,附庸風雅的人不去圖書館借書,只去書店買書。新書買來了,握在手裏,提在口頭,陳於架上,才有文化氣息。書香,也不能不靠銅臭。
1 o2 W: `8 D- c: L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 F9 l7 j% r+ c  R; `公仔箱論壇
1 w; e% j) _& [2 J9 T" n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w4 \% d/ @3 h1 Q) l& m, H
  當然,買書的人並非都在附庸風雅。文化要發達,書業要旺盛,實質上要靠前述的那一小撮核心分子的特殊讀者來推波助瀾。一般讀者正是那波瀾,至於附庸風雅的人,就是波瀾激起的浪花,更顯得波瀾之壯闊多姿。大致說來,有錢人不想買書,就算「買點文化」來做客廳風景,也是適可而止。反過來呢,愛書的人往往買不起文化,至少不能放手暢買,到精神的奢侈得以饜足的程度。
3 S, N4 k: x, k9 e( |# D  P. Ptvb now,tvbnow,bttvb
3 R  e1 }& c$ @4 I7 z) ]/ I, H1 L!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H  B) Y5 o6 ^

# Q: ^% N* L5 {: \# r( f, |tvb now,tvbnow,bttvb  亞歷山大恨世界太小,更無餘地可以征服,牛頓卻歎學海太大,只能在岸邊拾貝。書海,也就是學海了。逛大書店,對華美豪貴的精裝巨書手撫目迷,「意淫」一番,充其量只像加州的少年在灘邊踏板衝浪罷了,至於海,是帶不回家的。我在香港,每個月大概只買三百元左右的書刊,所收臺港兩地的贈書恐怕也值三百元。這樣子的買文化,只能給我「過屠門而磨牙」的感覺,連小康也沾不上,遑論豪奢?要我放手暢買的話,十萬元也不嫌多。5.39.217.77% J4 _/ H7 |; J' O' @" F

8 j" O9 ?" ]- g0 [tvb now,tvbnow,bttvb
7 h( a2 _1 y+ `- |  h( w& ]" [) n; s0 ^  e
  看書要舒服,當然要買硬封面的精裝本,但價格也就高出許多。軟封面的平裝木,尤其是膠背的一種,反彈力強得惱人,攤看的時候總要用手去鎮壓。遇到翻譯或寫評時需要眾書並陳,那就不知要動員多少東西來鎮取這一批不馴之徒。檯燈、墨水瓶、放大鏡、各種各樣的字典和參考書,一時紛然雜陳,爭據桌面,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時,真恨不得我的書桌大得像一張乓乒球桌,或是其形如扇,而我坐在扇柄的焦點。我曾在倫敦的卡萊爾故居,見到文豪生前常用的一張扶手椅,左邊的扶手上裝著一具閱讀架,可以把翻開的書本斜倚在架上,架子本身也可作九十度的推移,椅前還有一只厚墊可以擱腳。不過,這只能讓人安坐久讀,卻不便寫作時並覽眾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h& o  T# M/ X0 y) F% w& R

* t- v! A; i; l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C4 ]4 j/ @3 \" k, C. h

0 H7 K8 f' G" I* R5.39.217.77  有時新買了一部漂亮的貴書回來,得意摩挲之餘,不免也有一點犯罪感,好像是又娶了一個妾,不但對不起原有的滿架藏書,也有點對不起太太。書房裏一架架的藏書,有許多本我非但不曾精讀,甚至略讀也說不上,辜負了眾美,卻又帶了一位回來,豈不成了阿剌伯的油王?至於太太呢,她也有自己的嗜好呀,例如玉器,卻捨不得多買。要是她也不時這麼放縱一下,又怎麼辦呢?而我,前幾天不是才買過一批書嗎,怎麼又要買了?我的理由,例如文化投資,研究必備等等,當然都光明正大。幸好太太也不是未開發的頭腦,每次見我牽了新歡進門,最多縱容地輕歎一聲,也就姑息下去了。其實對我自己說來,不斷買書,雖然可以不斷滿足佔有慾而樂在其中,但是煩惱也在其中。為學問著想,我看過的書太少;為眼睛著想,我看過的書又太多了。這矛盾始終難解,太太又不斷恫嚇我說,再這麼鷺鷥一般彎頸垂頭在書頁的田埂之上,要防頸骨惡化,脊骨退化,並舉幾個朋友做反面教材。3 I. @3 `/ c9 I. |+ ^0 s
5.39.217.77! O6 i0 B; H6 p  f
+ s8 ?' o1 ?+ z( [; T* }" y+ H
0 P( P$ e! N& x3 f# d
  除了這些威脅的陰影之外,最大的問題是書的收藏。每個讀書人的藏書,都是用時不夠,藏時嫌多。我在臺北的藏書原有兩千多冊,去港九年蒐集的書也有一千多冊了,不但把辦公室和書房堆得滿坑滿谷,與人爭地,而且採行擴充主義,一路侵入客廳、飯廳、臥室、洗衣間,只見東一堆,西一疊,各佔山頭,有進無退,生存的空間飽受威脅。另一現象,是不要的書永遠在肘邊,要找的呢,就忽然神祕失蹤,到你不要時又自動出現。我對太太說,總有一天我們車尾的行李箱也要用來充書庫了。問題是,這幾千本書目前雖可用「雙城記」分藏在臺北和香港,將來我遷回臺北,這「兩地書」卻該怎麼合併?tvb now,tvbnow,bttvb& W! y$ V1 H( e; i
1 r4 W1 s; |# [' L$ W8 {
tvb now,tvbnow,bttvb- p, y; Y+ f7 V" y9 J3 q

8 b- g5 O( b!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然而書這東西,寧願它多得成災,也不願它少得寂寞。從封面到封底,從序到跋,從扉頁的憧憬到版權的現實,書的天地之大,絕不止於什麼黃金屋和顏如玉。那美麗的扉頁一開,真有「芝麻開門」的神祕誘惑,招無數心靈進去探寶。古人為了一本借來的書限期到了,要在雪地裏長途跋涉去還給原主。在書荒的抗戰時代,我也曾為了喜歡一本借來的天文學入門,在搖曳如夢的桐油燈下逐夜抄錄。就在那時,陸蠡為了追討日本兵沒收去的書籍,而受刑致死。在書劫的文革時期,除了那本紅小書隨風飛揚如楓林之外,一切封資修的毒草害書,不是抄走,便是鎖起,或者被焚於比秦火更烈的火裏。無數的讀書人都訣別了心愛的藏書,可驚的是,連帝俄的作家都難逃大劫。請看四川詩人流沙河的「焚書」吧:公仔箱論壇1 {+ b( r! G- U  d

% {/ K. @4 u+ w5 N3 \2 @/ b5 D, ?5.39.217.77) J, k% c1 S! U6 U

) d2 O9 ^6 X. _( I" t9 M+ V3 X- V! x
' u/ I; `+ D% i
    留你留不得,
1 ?9 \8 q! r* Y0 a+ }- X& H, K. ~  l" Z% C0 j) O8 I
    藏你藏不住。
8 ~- Y4 Q& \. j公仔箱論壇
0 R8 m# B, M5 _$ k) U$ n    今宵送你進火爐,
& i& v9 |! q1 O! U5 `公仔箱論壇
' S/ `" S# L& U; N6 |1 b8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永別了,
& v- a: v+ ~" M9 C; u' B7 H! t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j* K; x1 D9 u
    契訶夫!5.39.217.77' R# p: i2 R2 Q" F% d/ u- m1 i
tvb now,tvbnow,bttvb% q2 ~" d5 q1 g- I  z- O  V8 o8 _

; ^/ _) Q! {7 K/ W) a4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 `: i7 x4 ^. c0 b, L

( s. _$ `9 L) I" h! Q& T6 d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 i$ d5 [, R8 l' L; |4 _
    夾鼻眼鏡山羊鬍,
5 O+ {% ?1 ?6 f' }5 [. b  r9 Ztvb now,tvbnow,bttvb
- \& w5 r% m# c* N    你在笑,我在哭。
0 H5 R- i# t) c! S3 r! v6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N2 P% v4 }7 D
    灰飛煙滅光明盡,
8 p1 b8 R, E* d/ p3 |
  m1 f$ U7 {& E1 N( L: t0 p公仔箱論壇    永別了,
! L3 x" R: k5 z; v2 Ptvb now,tvbnow,bttvb
$ D3 `' d9 ?  B8 y6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契訶夫!" _+ V) C1 @2 `- M6 c8 r4 a$ I

! Y. _8 q  S4 T* O$ n
. Z/ q4 q% d  B$ z  Mtvb now,tvbnow,bttvb# N# r7 v6 r- n% n2 d3 q& g: R
    一九八三年六月於廈門街
  r. L7 y) v: ]/ i, n5 @
+ q. n7 D/ d' M公仔箱論壇
- U% R* x8 N: i5 f% x) {$ o, f5.39.217.77; W* k# }$ L1 M) D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