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天童寺位于寧波市東25公裏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年)。相傳,西晉僧人義興和尚雲遊到此,開山搭廬,潛心苦修。渺無人煙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給他送齋送水,最後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義興和尚告辭:“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見你精進虔誠,派我變作童子照顧你,現大功告成,我去了”。說完騰雲而去,後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天童禪寺從義興結廬至今近1700年,幾度興毀。其中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幾乎使天童寺蕩然無存。一直到崇禎四年(1631年),密雲禪師主持修建,經10年,建成殿屋999間,規模恢宏,建築華麗,佛像高大,為國內罕見。  天童禪寺院殿堂順著山勢,由低漸高,從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羅漢堂,錯落有致。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為江南諸剎所不及。佛殿供三世佛坐像,連座各高9.38米,迦葉、阿難侍立釋迦佛左右,兩翼為高約2米的十八羅漢坐像。三世佛後為海島觀音。法堂上層為藏經樓,堂西為羅漢堂,內層高1.5米的十八羅漢石刻像碑,刀工精細,形象生動。從天王殿到法堂,兩側有廡廊與配殿相連。中軸線西有佛祖殿、選佛場、禪場,後有東桂堂,又西為大鑒堂。中軸線東有鐘樓、禦書樓、禦碑亭等。  天童寺四周群山環抱,重嶂疊翠,古松參天,景色絢麗,有“深徑回松”、“鳳崗修竹”、“雙池印景”、“西澗分鐘”、“平臺鋪月”、“玲瓏天鑿 ”、“太白生雲”等十大勝景。宋王安石在鄞縣任縣令時;曾留下描繪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綠浮空,春日鶯啼谷口風。二十裏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十分貼切。
+ n5 }8 r. m/ _0 r5.39.217.77 天童禪風遠播海外,宋代有日僧榮西到天童求法,並從日本募大批百圍巨木,建成千佛閣。以後代有日僧來此學禪。中國禪宗,由天童傳到日本,日本禪宗曹洞宗至今有800萬之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0 @" x, ~9 r
旅遊線路:在汽車東站乘362路空調公交車(汽車東站為始發站),每15分鐘一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