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池 " v W8 ^0 `, b, x# ]
: v7 b3 |" r. I( J) U9 P! ztvb now,tvbnow,bttvb6 y) a- o2 x& a' u; S3 d
o' h: ]- M1 s2 o& f5 T
! ^ I; o9 {$ M( P4 j
/ u% {2 e, |7 B% W3 l" \7 `
tvb now,tvbnow,bttvb3 S- s6 F" V- c# X' y
大坡池原名「大陂」,又稱「大埤」,位於池上東側,緊鄰海岸山脈錦園河階崖邊,是因池上斷層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池,水源則來自新武呂溪沖積扇末端的伏流。池水向北側低地流出,成為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池上」這一地名即源自大坡池,早年池上便當裡的魚蝦,也是來自大坡池。 5.39.217.77: l! z% T, q: w8 I n3 R3 e4 K
$ r& Z! y* L" c6 b" ^, x8 {
% Y& p# M& i8 }0 K5 a
根據文獻記載,日治時期大坡池的面積曾廣達55公頃,湖內魚、蝦豐富,遍生荷花、菱角;光復後,還曾以「池上垂綸」名列台東十景之一。可惜後來因「大坡大排水溝」水利設施完成,加上天然淤塞與其他人為因素,使得大坡池池面日益縮減。 / p8 t8 Q# _) q8 G( H% E
tvb now,tvbnow,bttvb! ~4 a6 @5 e1 m# f( ^
, O4 n% Q. n# r% I& J9 ~tvb now,tvbnow,bttvb大坡池為一內陸淡水草澤地,由於天然環境良好,因此動、植物等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各種水生植物與鳥類、蛙類及淡水魚蝦等物種繁多。在台東縣政府的規劃與整治下,目前大坡池水域面積約有20公頃,週邊護岸及濕地也有20公頃左右,設有環湖步道與自行車道,是進行植物觀察、賞鳥、垂釣、健行、騎自行車等休閒活動的理想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