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寺大教堂是19世紀末天主教在英國復興
l q4 O' e3 k" p之後興建的,其外形跟其他傳統英國哥特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x; ^" g! x6 j' d0 G% A
教堂不同,有仿效基督教會早期拜占庭式建
( d# s. b! m4 u9 Q; `5.39.217.77築的說法。最搶眼之處是高284英尺的鐘樓
( O- F2 U4 n% q7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此可環觀倫敦美景。 公仔箱論壇$ u7 ]/ M/ o6 `* _2 {( L
5.39.217.77) ]' ?3 E0 l3 h( Q: G& E" C# M& r
位於倫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這裡一直是英國君主(從英格蘭、不列顛到英聯邦時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點。曾在1546–1556年短暫成為主教座堂,現為王家勝跡。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 b9 B' y% f6 r2 k5 e- G4 R; |3 U 5.39.217.77) Z6 b" z( \+ E2 k9 U
教堂原名「Westminster Abbey」,其中「Westminster」直譯為「西教堂」,west指「西」,minster則是指主教座堂或大型教堂,特別指最初附屬於修道院者;abbey中文作修道院,是天主教專有名詞,指該地原為天主教本篤會的修道院),因此中文傳統譯法用音意合譯稱為「西敏寺」。後來此地以修道院名為地名,發展成今日的西敏市,也是倫敦中心的兩個市級行政區之一(另一個是倫敦市)。1579年以後,教堂改名「西敏市聖彼得牧師團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名稱中的Westminster已不是寺名而是地名了。公仔箱論壇( A- n6 o% X( |7 v1 R
這樣的傳統譯法現在主要通行於台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而在當代的中國大陸,按照地名一般采音譯的規則,改譯為「威斯敏斯特聖彼得牧師團教堂」,而「西敏市」也改譯「威斯敏斯特市」。
3 K+ ~1 S8 z S( K/ u公仔箱論壇 5.39.217.77. ~ y9 E* c! ^+ j8 C) \
: ~7 M7 d& ]7 w5 K
9 x: K1 [: Q/ P# W" gtvb now,tvbnow,bttvb歷史5.39.217.77" l' r' c) V7 G# P2 s
傳說中西敏寺在Saberht國王時期就已經建成,最初建在泰晤士河中的一個小島上。1045年至1065年間按照懺悔者愛德華的命令重建西敏寺。薩克遜王曾發誓要去朝聖,卻沒有信守諾言,教宗叫愛德華重建西敏寺贖罪。西敏寺最早是為本篤會(Benedictine)教士而建的,於1065年12月28日完成。
( m( n8 ]$ f$ B1 b* M! o! N! S: [. j5.39.217.771245年~1517年間西敏寺再次重建,第一階段的重建工作由亨利三世組織,但是大部分的工作是在理查三世時期由建築師亨利·耶維爾(Henry Yevele)完成的。1503年亨利七世叫人建了一個禮拜堂。tvb now,tvbnow,bttvb1 E+ F4 g- }: }: E* `
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斷絕關係後,1534年西敏寺也被國王控制,並在1540年關閉。這段時期內原本給西敏寺的撥款都全部被轉移給聖保羅座堂。在女王瑪麗一世統治時期西敏寺曾短暫地重開,但在1559年,伊麗莎白一世再次關閉了西敏寺。
, {0 q' p: I8 J9 H" l- e9 M1 w1579年,伊麗莎白一世重開西敏寺,但規定由王室直接管理,並把建制從修道院改爲法政牧師團。 從此管理西敏寺的人不再是主教,而是牧師團長(dean),而且由國王任命。直到19世紀,西敏寺是除牛津和劍橋以外英國最重要的學術重鎮。欽定版聖經舊約的前三分之一和新約的最後二分之一就是在這裡被翻譯成英文的。公仔箱論壇7 s$ Y5 x* S9 I, }, {* ?
5.39.217.771 o, I% P8 r- f, a0 F8 Q. V% b* l
5.39.217.77) E$ I* \% z8 M
5 | N: O5 ^+ D0 j, L公仔箱論壇加冕
$ w4 d$ C0 R) P2 |5.39.217.771066年,哈羅德二世在此加冕,他是第一個在此加冕的國王。同一年的聖誕節,征服者威廉也在此加冕,從此之後一般的英國君主(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都在西敏寺加冕。絕大多數的英國君王都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加冕,只有少數幾個君王例外,例如哈羅德二世和征服者威廉是由約克大主教為其加冕的,愛德華二世由溫徹斯特主教加冕,因為坎特伯雷大主教不在英格蘭、瑪莉一世由溫徹斯特主教加冕,因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是新教徒、伊莉莎白一世是由卡萊兒主教加冕,因為資深主教都是天主教徒且拒絕為新教女王加冕、威廉三世與瑪莉二世由倫敦主教加冕,因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拒絕承認新君。 1300年-1301年,加冕座內置加冕石,加冕座稱為聖愛德華寶座。1308年之後的歷次加冕都使用這一座椅。tvb now,tvbnow,bttvb; s/ [, {, x% f9 y
5.39.217.77' i5 v c3 ` l9 m6 x: e; M
tvb now,tvbnow,bttvb" G5 f' V8 C6 m
埋葬* k9 p9 y: S" u/ z) L
* Z4 S+ P+ F$ d% ?) k8 ]+ M夜間的西敏寺公仔箱論壇% A4 T, Z* c! m1 R
+ r# a8 [. o( b4 t: K
5.39.217.77' F' _7 T$ R1 f$ } N
! m) e+ |2 x. Y6 {* S2 q% N5.39.217.77 公仔箱論壇% P W0 l, H. ]) K% p; Y% l
$ ?. w, A' p% S) E1 K0 ^
5.39.217.77 l* A9 p- \/ l1 _: v$ N2 t
西敏寺內部,下方是艾薩克·牛頓墓
- }' ^9 A3 C$ B. [' ?: b公仔箱論壇 ?9 P- A! M0 B. t! Q
4 ^. ]& }$ u) P+ p5.39.217.7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Y1 M5 F3 K7 _$ C7 A8 c! J
! {! x' E$ n. c7 y( y( F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I+ u& P4 Q6 [" |, v
埋葬tvb now,tvbnow,bttvb7 b; _& [% _; g- V6 l3 Y$ N
( s% V1 {, j5 f# u
亨利三世為了紀念愛德華而重建了西敏寺,並將他的遺體埋葬在西敏寺。亨利三世本人也被埋葬在了西敏寺。從此之後大多數的英國君主死後都葬在這裡(不過亨利八世和查理一世之後大多數君主都葬在溫莎)。7 k$ x0 \/ g: a6 s- s* o5 L
除了君主以外,貴族可以葬在禮拜堂,而僧侶和與教堂有關的人則葬在迴廊。 1400年,喬叟葬於教堂南向甬道--最後,詩人可以葬在喬叟周圍(即今天所稱的「詩人角」)。逐漸,在西敏寺安葬或豎立紀念碑就成了一種榮譽,今天西敏寺中安葬着的包括了英國的貴族、詩人、將軍、政治家、科學家等等,這其中有:
; u9 _( T" Q# ]8 h. u! a& J% m/ d7 g- 克萊門特·艾德禮
- 喬叟
- 查爾斯·達爾文
- 查爾斯·狄更斯
- 塞繆爾·約翰遜
-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 約翰·赫歇爾
- 艾薩克·牛頓
- 溫斯頓·丘吉爾
- 威廉·威伯福士
克倫威爾死後曾被安葬在西敏寺,但是後來的查理二世下令將他的遺體移開。在西敏寺中還有一座威廉·莎士比亞的塑像,但是莎士比亞葬在他的家鄉,而不是西敏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7 a. ?+ r8 i2 Z+ k
[編輯] 紀念西敏寺西大門上方,從1998年起安置了十尊基督教殉道者塑像。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不是古代的聖徒,而是在廿世紀期間殉道的當代信徒。由左到右分別是:公仔箱論壇; m( n- W* q+ X: z# W4 K
- 聖國柏(St. Maximilian Kolbe; 1894~1941):波蘭籍天主教方濟會神父,1941年被囚禁於奧斯威辛集中營時,因為代替一名父親受死而遭害。
- 梅思默拉(Manche Masemola;1913~1928):南非原住民少女,1928年因為信基督教被自己父母殺死。
- 魯溫(Janani Luwum;1922~1977):烏干達聖公宗教省大主教,於1977年遭伊迪·阿敏殺害。
- 俄羅斯的聖伊麗莎白(St. Elizabeth of Russia;1864~1918):俄國皇族成員之一,平日獻身於扶弱濟貧的慈惠事工,1918年遭俄國共產黨處決。
-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及牧師,196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4月4日遇刺身亡。
- 若梅若(Óscar Romero;1917~1980):天主教聖薩爾瓦多總主教,支持革命運動,1980年在主持彌撒時遇刺身亡。
-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挺身抵抗納粹政權的德國信義宗神學家及牧師,以叛國罪,在福洛森堡集中營(Flossenbürg concentration camp)1945年4月9日接受絞刑身亡。
- 以斯帖·約翰(Esther John;1929~1960):巴基斯坦籍女信徒,逃離父母安排的婚姻,跟着白人宣教士傳福音,1960年在寢室中遭人謀害。
- 塔皮迪(Lucian Tapiede;1921~1942):巴布亞新畿內亞原住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佔領期間,陪同白人宣教士躲避日軍,1942年被另一名土著殺害,兇手後來也成為基督徒。
- 王志明(Wang Zhiming;1907~1973):中國雲南苗族牧師,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逼迫,1973年在批鬥大會中殉道。
3 Z' e k8 j8 M2 f/ T5.39.21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