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兩眉之間。 
 2.頭額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陽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腦戶):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陰穴(又名頭竅陰):位于腦后兩邊,乳突后當浮白與完骨之間。
 
 6.華蓋穴:胸骨柄與胸骨體聯合的中點,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臍上三寸正中。
 
 8.巨闕穴:臍上六寸,即鳩尾穴下一寸。
 
 9.氣海穴(又名丹田穴):臍下一寸五分。
 
 10.關元穴:臍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臍上一寸。
 
 12.中極穴:臍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當于第五肋間。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當于第五肋間。
 
 17.左期門穴:左乳下二肋,相當于七.八肋間。
 
 18.右期門穴:右乳下二肋,相當于七.八肋間。
 
 19.左幽門穴:巨闕穴左開五分。
 
 20.右幽門穴:巨闕穴右開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臍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臍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門穴:左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4.右章門穴:右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5.左腹結穴(又名左七勞):臍左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結穴(又名右七勞):臍右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側一寸五分。
 
 28.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側一寸五分
 
 29.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門穴左旁三寸。
 
 31.氣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32.鶴口穴(又名尾宮穴):位于尾骨宮下兩腿骨盡處。
 
 33.海底穴(又名會陰穴):前陰與肛門之間。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關節后方,蜷足時所現的凹陷處。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門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腦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