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术界“散打”和“散手”是通用的词汇。 这种用法是否科学合理,顾及的人并不多,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个简单的回顾。 在散打比赛刚刚试行的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人首先提出了用“散打”、“散手” 哪个词更准确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因而两个词混用的现 象就长期存在下来,直至今天。
为什么我们称为“散打”,而不是“散手”呢? 这主要基于两种考虑,首先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古代有关“散打”的代名词颇多,古代有相搏、手搏、卞、弁、手战、白打等; 近代有散招、散着、拆手、拆招、招术等;现代只有散打和散手两种叫法。 应该说“散手”是传统意义上的沿革,自然而然,合乎情理,而“散打”更符合现代 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字记忆、媒体报道的基本要求,同时更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散”字,代表了散手、散着、招术等意思,“打”宇则表示了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格斗较量的性质和用途。所以,现代使用“散打”一词更准确。 其次散打发展需要有统一的国际称呼。 在武术走向世界、走向奥运的今天,一切必须规范化。 1988年“武术” (Wu-shu)一词率先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法定用语,从此结束了与世界上流行的“功夫”(Kung-fu)一词混用的现象,并确立了武术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确地位。“散打”一词亦如此。
散打是相对于套路而言的。1988年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散打与套路是结合,还是分离”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和研讨,多数学者认为, “打练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学科高度综合与分化的结果。 分离后的散打迅速走上“快车道”,经过二十多年不断的摸索、改造,逐渐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管理体系,并成功地推出了“散打王”品牌。 目前,散打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的鲜明特点是好学、好记、好练、好用、好看。
根据我们的预测,当前乃至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散打活动及竞赛将更加火爆,直接或间接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其发展方向有四个方面:
(一)是业余选手的比赛活动。戴护具,保安全,守规则,众多数的普及活动。
(二)是专业队的比赛活动。去护具,按规则,重技法,争锦标的提高活动。
(三)是“散打王”比赛活动。以商业运作为主体的竞赛活动,中国散打与国外各种武技的对抗将在这个擂台上层开,通过散打与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的对抗确立了中国武术的霸主地位。
(四)是公安必备的技能。特警、特工、防暴警、警校等必备的技能,没有规则,专打要害部位,讲究一招制敌,追求实用性。
散打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基础教学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 本帖最後由 wong5291 於 2007-7-16 01:46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