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羽毛球初学者或许都有一种困惑:在击打后场高远球或杀球时,尽管用了很大的力量,但打出去的球却到达不了对方的后场,或者杀球时速度不够快。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动作不规范。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可以一边打一边去体会“规范动作”的含义,逐步提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3 }4 a7 Y! y& @!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7 p" T* s4 S4 {9 S% T
以击打后场高远球或杀球为例,所谓的“规范动作”,只是为了达到如下要求:一、球拍获得足够大的速度;二、完成球拍与球的正碰;三、击球过程绷紧停顿。下面从力学的角度分别加以说明(以右手握拍为例)。* S8 h6 K: f/ d8 Y* n, `
一、球拍速度) `( q* U# n' [' M9 q3 M# N$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O m- I& a0 ~- } A
: \( J# A( g) y4 J; r) G' q3 R
1、在同等条件下,球拍速度越大,所击打的球速度也越大,这个道理容易明白。
6 C9 @8 Q2 d: {0 e& J, }' c9 I公仔箱論壇 2、如何获得比较大的速度呢?这就要利用“引拍”和旋转动作来实现。引拍,就是为了使球拍在击球前有一段加速的空间和时间,从而在击球时获得较大速度。引拍不是直接把球拍往后撤,而是同时把身体的右侧及手臂往后撤,见“引拍”图。而旋转就是实现加速的手段,如果没有旋转,仅仅是直线加速,所得到的速度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旋转过程既是为了获得比较大的角速度,也是一个逐步增大旋转半径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线)速度。1 a' k6 G3 Q. K N' h; `
5 ]8 ~. N; E t+ {4 ^; ?% J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a% }/ X$ |% Y! M7 F# { k

 旋转分为两部分(连贯完成),第一部分是身体及肘部的旋转,动作是以左脚为轴,身体右侧以轴向前旋转90度(注意只是原地旋转,所以右脚不向前跨),同时肘部顺势向上抬起,手腕放松,球拍自然下垂于身体背部,肘部以肩关节为支点向前旋转至肘关节正对前方,见“旋转”图。第二部分是小臂及手掌的旋转,动作是以肘关节为支点,小臂由下往上旋转,同时手掌以腕关节为支点向上旋转来带动球拍旋转,直至到达图“完成旋转”所示的击球状态。此时,球拍和整个手臂成一条直线,转动支点已经是肩关节了,既实现旋转角速度最大,也实现了半径最大。在这里,常见的不规范动作有:一是小臂没有向上旋转打开,与胳臂有90度左右的夹角;二是手掌没有旋转,而是小臂、手掌、球拍作为一个整体,以肩关节为支点向左前方“扫”或向下“拉”等等,虽然角速度不小,但半径过小,同时容易造成击球动作不规范。
b$ [7 E. C F3 y5 ~5 ctvb now,tvbnow,bttvb
- D; y1 V& h9 s(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2 z( F3 A1 t- j2 [. X k1 g4 B


 二、击球要正碰; ?& Q- k3 u/ J
当到达击球状态时,要使球拍与球发生“正碰”。tvb now,tvbnow,bttvb% C* `$ C- @, @& Q2 A) x+ v6 u
1、什么是正碰?就是球拍在击球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拍面垂直。
3 P* n9 p0 e4 }" P0 p 2、为什么要垂直?羽毛球的动能(反映了速度的大小)是通过网线的弹性形变所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要使羽毛球所获得的动能比较大,则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网线所储存的弹性势能大,二是储存的势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动能。而正碰则是满足这两个前提的必要条件,正碰使网线垂直于拍面往后凹(见图后凹),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如果不是正碰(可称之为侧碰或斜碰),比如往下拉球拍(见图下拉),则网线将发生侧移(见图侧移),侧移过程网线之间发生摩擦,使球拍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内能),造成网线的弹性形变量减小,而在弹性势能释放的过程中(即由侧移向原来状态的恢复过程),又再次发生摩擦,机械能再次损耗,羽毛球所获得的动能大大减少。如果经常采用下拉击球,会发现网线出现上移而不能恢复到原状,同时,网线之间的摩擦会造成弹性变弱且易断。当然,在搓球和吊球时所采用的摩擦主要是网线与球之间的摩擦,一来是技术的需要,二来因为力量小,网线之间的摩擦也较小。
5 _7 |- T$ h. f) b1 e1 z7 j5 J% {' I公仔箱論壇; C, \/ N) J1 W# T4 i
! A4 t+ @$ C7 e( j+ a& R* B) D5.39.217.77

 三、击球过程要绷紧停顿5.39.217.775 m: j+ K* T% }# J
绷紧是指击球瞬间手腕及手指处于绷紧状态,而不是松弛状态。目的是尽量不让球拍反冲。击球过程首先是经过碰撞,使球拍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再由弹性势能转化为羽毛球的动能。如果球拍反冲(即被反弹),则有一部分的动能转化给了球拍,羽毛球所获得的动能必然减少,速度不够。怎样才能做到球拍不反冲呢?这就要求在击球时正确发挥好手指的作用,正手击球时,拇指在下,食指在上,击球瞬间手指扣紧球拍(而击球前是比较放松);反手击球时,则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可在网上观看《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的视频。这里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握拍时用虎口卡住拍柄(好象握苍蝇拍一样),这样,虎口就构成了一个支点,造成击球时球拍绕虎口向后转动;另一个错误是反手击球时未改用“反手握拍”,仍然采用正手握拍动作,使到拇指失去了“顶压”作用,球拍可以绕大拇指向后转动。无论是正手握拍还是反手握拍,都不能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同一位置,而应该上下错开,使之产生一个“力臂”,并利用位置在上的手指的顶压作用产生力矩来抵消球拍的后旋,从而到达绷紧的目的。“停顿”是为了防止出现向前做“推拍”的错误动作,使爆发力能集中在球拍上。在这里向读者推荐肖杰的《羽毛球教学(19)……反手后场击球》和刘瑞毫的《羽毛球运动如何反手推球》等视频,通过观看和练习去体会“旋转”、“正碰”和“绷紧停顿”的动作及含义。尤其在刘瑞毫的网前反手推直线球示例中,利用手指根部(即手指的中间指关节附近)对拍柄的快速扭动来获得旋转速度,由于球拍是以“拍杆”为轴而旋转,所以保证了拍面运行方向始终与拍面垂直,达到了“正碰”的要求;当拍面由水平面转向竖直面时恰好击球,球所获得的速度恰好是水平方向,此时如果拍面与球网平行,则可推出与边线平行的“直线球”;击球时利用手指根部的“收紧”作用和大拇指的“顶压”作用,达到“绷紧”的要求;击球时小臂不“前冲”,所提出的“动作幅度要小”就是为了达到“停顿”要求。总要求就是要产生瞬间的爆发力,不求力大,只求迅速。在对方以为要搓网前球而犹豫不决或上网的时候,迅速将球推出。如果网前挑“过顶后场球”,所要求的速度略大些,则可利用腕关节为支点,手掌带动球拍来转动,虽然动作稍为大些,时间上略为长点,但由于是过顶球,也有“迅速”之效果。! {* ^* m8 |7 J; g; p& h! U7 B k; i, h% A
" c2 V9 u. e5 `$ k3 l9 s
tvb now,tvbnow,bttvb' \, R3 |2 S5 T( y
如果所击打的球能发出象金属般清脆的声音而不是沉闷的声音时,我们就会发现,并不需要用原来那么大的力,但球速却快了许多,动作也比原来更协调舒展,离“规范”、“潇洒”也就越来越近了。5.39.217.77' v2 g* @6 B3 |3 O/ }9 I6 }2 \9 `- M
公仔箱論壇8 ]" n5 S2 ?# ]" m2 N" D! y
, U8 o' l: w" i* m0 U( q5.39.217.77 以上只是在打球过程及学习过程中对“规范动作”力学原理的一些理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规范与错误动作之间的效果差异,就会比较积极地去纠正原来的错误。当然,由错误动作到规范动作要有段时间的适应和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效果。其实,乐趣往往也在这份坚持与提高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