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由於早期不易發現,當雙眼視力模糊不清時,往往已錯過治療黃金期。彰化基督教醫院陳珊霓醫師表示,若發現單眼視物扭曲變形、視野出現中央暗影或中央視力模糊等現象,便是「黃斑部病變」的前兆,應立即求助眼科醫師且接受積極治療。6 Z6 t/ f- F4 y- ` k, i. @
tvb now,tvbnow,bttvb; I( e/ F/ ?7 f `4 y ~9 Z
數位行動時代來臨,手機的便利讓民眾可以隨時透過照片或打卡上傳至社群,快速地與親友們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Line、Facebook、IG等社群軟體,儼然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人際交流工具。根據尼爾森調查,過去七天有使用Line傳遞訊息及照片的四十歲中年與銀髮族在比例上超過九成;然而,卻有一群「黃斑部病變」患者,無法精準地在社群媒體傳遞或辨識照片。
3 j& M; L, r" d0 N$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w e# Q) q1 m$ E# h" A5.39.217.77陳珊霓醫師提醒,高度用眼時代來臨,許多民眾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不離身,但長時間緊盯螢幕,加上不正確的用眼方式,導致以往常見於70歲以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
. p5 g7 q1 V2 L
0 ]8 K6 `5 o, K8 m- R" N. Ctvb now,tvbnow,bttvb彰基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蔡東華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中老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糖尿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且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約60%,20年則高達90%。「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罹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血壓控制不良、高血脂、懷孕、吸菸、肥胖等。因此積極嚴格控制血糖,可減緩糖尿病的視網膜變惡化;正常的血壓、血脂肪控制,也有助於「糖尿病視網膜變」的控制。此外,蔡東華醫師呼籲,第2型糖尿病人,應在新診斷糖尿病當時,就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之後,須依醫師建議追蹤,至少一年應做1次檢查,嚴重患者須依照病況更頻繁回診追蹤。1 b' r6 D8 A. z# Q6 I( U
7 n3 X8 I2 a% E( p3 j
彰基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蔡玲貞營養師表示,患者主要是血糖控制的問題,如果控制的不好而引起其他的併發症,包括血脂、血糖的問題,還有小血管-視網膜的病變、大血管-心血管、腎臟的病變等,都有可能;以糖尿病而言,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視網膜病變」對於中老年人及年輕族群蠻常發生,因為3C產品的發達,所以在整個飲食方面,能夠多攝取如葉黃素、玉米黃質比較豐富的,因為它可以抵抗藍光、紫外線、自由基,糖尿病患者就可以把這些食物放在三餐當中;譬如,深綠色的蔬菜,也是含有很多的葉黃素,我們也一直鼓勵糖尿病患者多吃蔬菜,一天至少吃二碗以上;水果方面,葉黃素、玉米黃質含量比較豐富的,譬如柳丁、葡萄、奇異果、芭樂等,對於病友在血糖的控制,或是保護眼睛上,非常有幫助。
/ n. y" |, `& `/ I,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4 V0 v; W1 C, B+ [8 T# Y
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