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睡眠作息規律嗎?能一覺到天亮,還是經常睡眠中斷,醒來用手機、吃東西、喝飲料呢?根據一篇2018年5月發表於《刺胳針精神醫學》的期刊指出,睡眠經常受到干擾、晝夜節律紊亂的人較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憂鬱和躁鬱症。tvb now,tvbnow,bttvb, F: a. s5 p W. g9 `# @! |
tvb now,tvbnow,bttvb7 W3 Y. G. W$ i, B$ Y+ E; \/ w
該研究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者主持,以「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數據進行分析,從2006年起超過50萬名介於37~73歲民眾的健康數據和資料,篩選出9萬1105名參與者,於2013年至2015年間配戴腕式活動追?器一週,透過每秒三個面向測量100個運動數據點,來比較參與者每天最活躍的10個小時與最不活躍的5個小時,了解其休息和活動變化的相對幅度,研究者再以問卷,評估參與者孤獨、不快樂、反應時間、憂鬱、躁鬱症、焦慮和神經質等狀況,並根據人口相對幅度將參與者分成五組來計算。
, \3 r% x' u1 K) ^' o# itvb now,tvbnow,bttvb5 }) {! U& y9 Z- ?1 \8 W- \
研究發現,相對幅度得分較高者白天活躍、晚上睡得好較為健康;得分較低者睡不安穩、夜間起身白天較不活躍。結果顯示,相對幅度較低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且憂鬱症和躁鬱症的風險分別增加了6%和11%。研究也發現,相對幅度從低組移向更低組增加9%孤獨感,且隨著幅度的減少,反應時間、快樂程度和對健康滿意度也隨之降低。
" E% @1 ?4 {3 l% k3 d" ]: A$ N( R公仔箱論壇5.39.217.77' _2 V) [( N5 `: B1 ?4 R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睡不安穩、夜間起身白天較不活躍者心理健康狀況較差,且罹患憂鬱症和躁鬱症的風險增加。tvb now,tvbnow,bttvb2 B7 A3 ~0 f2 V5 ]5 h; r" ]
4 ?, q9 t- ~' s凌晨兩點到四點為壓力賀爾蒙最低、最易入睡的時期,民眾若因為輪班、熬夜,造成生理時鐘遞延,睡覺時間仍處於亢奮期,使生活作息紊亂連帶造成免疫力下降、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分泌異常、賀爾蒙影響自律神經無法放鬆,進而可能產生焦慮、憂鬱、恐慌等疾病。
: \- e7 w& r$ T4 \
9 Z; A) W7 }: K' C9 P" v3 K( {公仔箱論壇范樂群醫師表示,多數人面臨睡眠問題,會選擇喝點小酒、食用保健品來調整,但效果有限,最根本有效的方式需回歸自然,透過光照時間調整生理節律與褪黑激素,自然睡眠品質就會好。
) z" Z) t0 x5 _9 [tvb now,tvbnow,bttvb, l6 Q) a" D: t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也表示,睡眠困擾是多數人都曾面臨的問題,建議民眾先瞭解自己睡不好的原因,再透過適當的解決方法移除干擾因素,例如睡覺前容易胡思亂想者,不妨透過記事條、筆記本或是手機備忘錄,想到時就隨手記下,避免反覆思考而干擾睡眠。長久都睡不好、只能有片段睡眠者,不需強迫自己每次睡眠時間,建議多把握小空檔或是飯後有睡意時就去睡,建立適合自己的規律化睡眠模式。( N( K& { h: {- k1 d6 ^) o# A
公仔箱論壇& i, H4 Q: j9 E4 E L6 p
若是平常忙於照顧家人,半夜休息前才有自己時間而捨不得睡覺者,建議縮短捨不得睡的狀態,避免影響睡眠品質。葉主任也提醒,很多理論妙方可改善睡眠狀況,但對別人有效不見得對自己有效,民眾應避免一次做很多改變反造成壓力,建議可每次嘗試一兩種,透過漸進式的調整,找出讓自己睡得安穩的方法。
% d# F* f0 N4 ~" {: z5.39.217.77; m8 f" C: a9 `, X- H
營造好的睡眠環境及習慣才是改善睡眠問題的根本之道。范醫師也提醒,若是上夜班的民眾,下班時可戴上墨鏡,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或透過視叉上核影響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若是因壓力影響睡眠者,可透過運動和其他方式調整,如果方法都沒有效,建議直接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公仔箱論壇1 }: z6 j" D# v
s6 K5 q8 w- {# _3 i5 |5.39.217.77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