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電/近日四川一所大學的學生在聖誕節那天身著漢服在知名旅遊景點舉牌呼籲“拒絕聖誕節,堅決維護中華傳統節日”。近年來,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萬聖節等“洋節”在中國大行其道,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擁躉不少。與此同時,國學熱、漢服熱等傳統文化熱也在持續升溫。一些人站在國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呼籲抵制“洋節”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應該看到,這些洋節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背景,而中國人自古就是世俗化的民族,外來的宗教性節日只能成為特定群體的節日而難以成為主流。洋節之所以吸引年輕人,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的營銷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輕人找個理由呼朋喚友聚餐玩樂的需求。中國人根本不在乎這些節日的內涵和來源。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眼裡,這些“洋節”和淘寶的“雙十一”購物節沒有本質區別。用抵制的方式來捍衛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顯然是沒必要的。公仔箱論壇8 z% l$ K; ?+ V% ?8 V+ }0 M
7 D. g, |* J# M1 r* E" \5 ^5 k公仔箱論壇 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警惕的一是形式化、二是極端化。漢服熱也好、國學熱也好、祭孔熱也好,都只是形式上的熱鬧,而沒有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能歷數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是因為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而是因為它作為一種人生哲學構建了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傳統文化的生命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踐行。換句話說,不管一種外來的文化看起來如何強勢,如果它不能內化為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就根本不可能改變或動搖中國文化的本質。
4 u3 ?9 ?& u9 J4 T
$ z- b/ r8 n; ^" V+ ~, {6 g-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子貢曾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回答被譽為“道德金句”,是中國人道德觀念的支柱之一。但我認為,子貢所問中的那個“行”字是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為緊要的。會背幾句國學名言而日常行為卻與傳統提倡的為人處世相悖,只會造就令人厭惡的偽君子。只有讓這些歷久彌新、仍具進步意義的觀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我們才算是真正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之相比,穿什麼服裝、過什麼節都是小事。不務根本而關注細枝末節,豈不是本末倒置?
9 V3 R% A: S( r' i: i Q/ etvb now,tvbnow,bttvb
: Y4 A; i3 o4 s2 M# W* u/ H! S2 a5.39.217.77 強調民族文化的主體性沒有任何問題,即便在全球化的時代,堅持本民族的文化傳承和傳統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凡事過猶不及,不能走極端,否則很容易滑進極端民族主義的泥潭,走到排外、封閉、保守的老路上去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其海納百川的胸襟積極吸收外來文化,開放、包容已經成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我們今天的吃穿住用行很多源於國外,但沒有人會因為我們開汽車而不坐馬車,穿西服而不穿馬褂,見面握手而不打躬作揖,就認為我們不是中國人。我們還是應該有一點文化自信的。
' f4 c4 E P" S, t, k5.39.217.772 T: d8 ^. P, O. o3 H4 B8 j' F
其實,中國人過洋節的同時,外國人也在過春節。歐美不少國家和城市都把春節作為法定節日,比如加拿大國會今年就宣布“春節”為法定的非假期節日。西方過春節的人注定是一小部分,中國過洋節的人也一定不會多到影響傳統節日地位的程度。而我們有的高校竟然採取關閉校門禁止學生外出的方式來抵制“洋節”。其實,形式化和走極端才是影響我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