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步老龍」成就廣佛禮謙佳話
) n2 r; ?& G9 u( g) x" ~ i% C! u6 F: c6 I$ X
! |- h5 O" `+ N( t5 q" o7 W: _ h3 \; i- K+ n# s
公仔箱論壇" I' t, f# }4 t" V# c- L
不同於西方的張揚獨立,東方儒家講究禮讓謙遜,尊上而不爭,為讓;居和而不同,為謙。禮讓謙虛是不少人家風家教的第一課。在南海大瀝,如果要尋找一個謙和禮讓的家風故事,不得不提那條近600歲的老龍船———佛山鹽步老龍,正是因為一代鹽步人的知禮節、明進退,才成就一段廣佛兩地400餘年的「父子」佳話。" a. g, s" ] `
5.39.217.779 D8 ?) ~8 }- w3 _
鹽步老龍作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邵鉅熙是傳承人,他陪伴老龍已經近40年,本地人都叫他「熙叔」。鹽步老龍之所以能稱為老,一是資格老,鹽步老龍建造於距今600多年的明朝宣德七年,在河網密布、家家戶戶都有龍舟好手的南海,都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條;二是姿態老,鹽步老龍只作遊龍表演,不參與競賽;三是形態老,鹽步老龍頷長白須,在珠三角眾多龍舟中,長須的不多,長白須的更是絕無僅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m; @! @3 }! _$ N
tvb now,tvbnow,bttvb0 |' N, |! I: U" L. N8 K
老龍全身由坤甸木打造,日常需要以河水、河泥養護,稱之為「藏龍」。《南方都市報》報道,每年端午過後,6噸重鹽步老龍便壓上沙袋沉入水底,藏身於一個長43米、寬3米的鋼筋混凝土造船塢。5月14日這天是鹽步老龍一年一度「起龍」的大日子。隨著龍首、龍尾、龍牌被放上香案,蘋果、花生、白酒、燒肉等供品也一一擺好。5.39.217.77: a$ @1 N: n4 S0 J; [
0 ~. f0 ]7 C& O8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邵鉅熙介紹,「蘋果意味著生果,生生猛猛;花生是長壽果,供給我們的老龍;白酒、燒肉則希望老龍保佑我們以後有酒有肉,順順利利。」根據規矩,只有誦讀完祝文,才能起龍。誦讀祝文完畢後,爆竹響起。熙叔帶頭點上第一炷香,剝開水葫蘆,眾人開始將壓著老龍的沙袋提出,起龍正式開始。只見隨著沙袋的減少,老龍從船頭到船尾緩緩露出水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0 R0 z) \8 O" F7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y- V- a4 A! Z$ r; y0 U4 P6 m
「你別看鹽步老龍這麼大這麼重,在水上很能跑的!」熙叔介紹,鹽步老龍是「五京奎」之一,是明朝一位駙馬欽點的快船。與廣州泮塘的故事,要追溯到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的端午,百多艘龍舟齊聚珠江河爭奪桂冠。當時的鹽步老龍其實早已百多歲,但仍在珠江中與群龍爭奪龍王之名,眼看終點在即,老龍與泮塘龍舟並駕齊驅,一時難分高下,誰料泮塘龍舟上一位健兒突然躍出,一把奪走標旗獲勝。
4 _; u( ]! u2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x' |) r! f0 M7 @# o: g4 N. i
但當他們抬著代表奪魁的金豬回泮塘,卻遭到村中鄉親父老的斥責,認為勝之不武,應將標旗、金豬歸還鹽步。但鹽步對此則坦然禮讓,隔日又將標旗、金豬送還。如此反復禮讓多次,一位長者提議,兩地村民不如結為親戚永保情誼,「這樣吧,鹽步老龍有須,泮塘的沒須,一個做契爺,一個做契仔。」5.39.217.771 j/ Y. @* N- _# Q: _/ A
3 m9 \. H. q1 W- B5 q
自此之後,每年五月初五,鹽步龍舟就會到泮塘探親,泮塘龍舟亦會早早守候在花地河迎接老龍進村。而且在進村路上,泮塘龍舟絕不越過鹽步龍舟,等到鹽步龍舟到泮塘村口,泮塘人更會點起鞭砲、為鹽步龍舟頭簪花褂紅,送上茨菰、馬蹄等當地特產,同時上書「昔日奪標同鼎甲,當年滄海占群龍」、「昔日奪標同結契,當年珠海冠群龍」的標旗,插上鹽步龍舟以示紀念。
: Y) J; w* |, P8 J; H' Rtvb now,tvbnow,bttvb
; L: r8 l6 H+ Q. n9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而鹽步也會回贈上書,稱「永結交情知此日,幸同奪錦憶當年」和「不斷交情知此日,幸同結契憶當年」錦旗,以及鹽步特產「黃皮園秋茄」回贈。邵鉅熙說,彼此都對爭渡結下的情誼非常珍惜,標旗上的這幾句話雖短,但都是字字斟酌。
# \5 O0 B$ x5 K; T, K Z6 `7 ?' v3 U+ X! {6 Q; d$ k
鹽步人知禮節、明進退,成就一段廣佛兩地400餘年的「父子」佳話,在新的世紀已化成一股朗朗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