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論語》提出:「不時不食」,我們理解「時」是指時令、時間、時機。 }4 e2 m# _5 A9 m9 |
先說時令,雖然現今種植及養殖業技術先進,食材包裝、運輸及貯存方法日益完善,讓我們夏天食到冬令的菜心、生菜、芥蘭、紅蘿蔔、白蘿蔔……冬天又食到夏令的西瓜、冬瓜、絲瓜、節瓜……但品質總不及天然當令的好。
( ?/ F+ j* D/ f7 d7 Q2 {5.39.217.77還有,別忘了我們的體質也會隨着氣候季節而波動。春暖、夏熱、秋凉、冬寒,身體也受四時陰陽消長的影響。夏天萬物生長茂盛,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人體陽氣相應旺盛,飲食宜以清淡為主,少吃煎、炸、燒、烤等熱性食物,以避免再添火熱。冬天陰寒,是陽氣衰微的季節,飲食宜增加溫性食物之比例,以溫補陽氣,尤其是對於素來體質陽虛的人。
7 S, Y" z# K; M+ I1 a5.39.217.77再說時間,一日三餐或四、五、六餐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有規律。早、中、午、晚陰陽循環消長,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陽氣活動開始轉盛,腸胃處於相對空虛狀態,早餐進食的份量可以多些;中午在一日之中陽氣最盛,此時寒底人較易耐受生冷,是享用寒涼食物的最佳時間;晚餐後一般活動較少,消耗不多,如果晚餐食得太多或者接近就寢時間進食,會影響消化與吸收,也影響睡眠。
4 z/ W, z9 H5 J# [% L/ g. f1 ktvb now,tvbnow,bttvb適時進補公仔箱論壇3 H3 [7 R9 p0 n: J' ?. v
然後說時機,即按個人當時身體狀況及時平衡陰陽寒熱,保持平和體質,也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例如,出現熱氣徵狀的,及時把熱氣清除,可免熱氣進深,耗傷陰津;但若沒有熱氣徵狀的時候就預先飲杯涼茶,會損傷正氣,反而招致外感。又例如,蒜頭可以預防流行性感冒,應於無感冒時食,若感冒了靠它來醫治,很容易會耽誤病情;若遇着風熱感冒的話,更會加重病情。5.39.217.774 n# R1 Z1 i2 X7 u5 E" k
論到時機,引申到及時進補的話題。很多人家中收藏有各種名貴藥食材料,包括大補元氣的人參、補腎壯陽的鹿茸、滋養筋脈的花膠、止暈通絡的天麻……卻不把握時機吃進肚子裏,而把它們當作珍品、藥品來收藏備用。其實,補品應當在你身體有需要而又受得的時候,吃進去吸收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那樣,你才真正地擁有着它們,而它們的存在價值才得以有效發揮。tvb now,tvbnow,bttvb1 Q) V. y! p& h. S
過去兩三年,一同事的年老母親患多種慢性病,兼且行動不便,請我多次探訪她。我見她家中吊掛着一串價值兩三萬元一斤的花膠,兩次建議她趁沒有感冒、痰濕的時候煲湯食用。老人家不置可否,還跟我說花膠可以久放,愈陳舊愈好,只是那串花膠在那兩三年間似乎動也沒動過。直至兩三個月前,老人家中風入院了,我受邀到醫院看她,那時她的狀況已是不能飲食,幾天後就去世了。最近,因幾個情景令我想起那串花膠,心想︰「如果過去兩三年,老人家適時地、分次地把那串花膠吃進肚子裏,她的腦血管彈性會不會獲得改善,以致中風不發作呢? 」; u0 P) Y2 s7 @5 _# b& D ~2 j)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