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40餘年的太空探索中,有超過40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太空人出使過太空,他們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親身經歷、感受以及幻象,許多人將這些記在了航行日志上,但他們均拒絕把日志公佈於世,因為這些經歷與感受超出了我們人類的認知範圍,他們擔心別人會將他們視為瘋子。
. k8 l4 }+ B" t# c4 W7 V" E( W5.39.217.7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1 G8 U1 k3 @9 A& C5 f# f3 c9 q
在太空看見巨大的人' w! {! d/ V' `
第一個注意到“地球物體放大效應”的太空人是美國人戈爾東·庫珀爾(Gordon Cooper),他在太空軌道飛越中國西藏上空時,僅憑一雙肉眼看見了房舍和其它建築物。而在一般情況下,這些物體在300公里的距離就已經無法辨認了。
/ P# W" n2 {3 b0 e 俄羅斯太空人維塔利·謝瓦斯季亞諾夫也證實,他在太空軌道見到了俄羅斯療養勝地索契。謝瓦斯季亞諾夫說,“我清楚地看到了港口和兩層樓的小房子。”而太空人格奧爾吉·格列奇科則透過飛船的舷窗拍攝到了空氣中浮動的冰。格列奇科說,有的時候,你能從太空中看見一些奇異的東西,例如,當他們飛越蒙古時,突然見到了人的影像,其大小有100至200公里長,腦袋、軍大衣、腳都非常清楚。格列奇科與飛行同伴們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雪人”,也許正是雪塑造了這個龐然大物。
' y" y. L" j" A/ U% J公仔箱論壇9 o+ f/ s( q7 C) m. q! Q- n
變成另外的生物公仔箱論壇) p1 y" G; E- M' A: Z$ ^0 m; p
太空人變恐龍不是危言聳聽,它也是宇宙航行中的奇異現象之一。1995年,太空試飛員謝爾蓋 ·克里切夫斯基在宇宙人類生態國際研究所首次公開談到這一點,而且據他所說,不止一名太空人經歷過這種非常離奇的感受。克里切夫斯基說,人會突然脫離自己所習慣的人性方式,進入到一種獸性狀態。一名太空人告訴克里切夫斯基,說自己曾經處於恐龍的形態!而且他還感覺到,自己正行進在某個星球上,翻越峽谷和深淵。太空人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爪子、鱗片、腳趾間的蹼,他能清晰地感覺到背上的皮膚就像脊骨上豎起的角質片。還有一些太空人會感覺自己突然變成另外一個人,甚至是外星人。
7 H. O. g. n2 ?5 Y" y+ S公仔箱論壇5.39.217.77" |1 [' q$ G# n s' Y0 ~
感應到看不見的人
" a; V" b% n2 X. q8 l# B$ } 有時,在太空軌道飛行能產生“感應效應”。某個時刻,太空人會突然感到,某個看不見的東西正用沉重的目光從背後注視着他。然後,這個“看不見的東西”會主動使你了解他,一陣低語傳來,談話內容直接傳達到對方意識的深處。為了讓太空人信服,這個 “聲音”還常常說出一些太空人家庭中的瑣碎事情,這些事情大都與家中的先人有關。那麼,是誰在地球上空如此遙遠的地方向人低語呢?
) T1 ~0 Y! R. z0 r 這個信息是俄羅斯一位太空人告訴布圖索夫教授的,這位太空人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有人認為, “太空低語”不同於我們人類智慧,是外星文明的產物,他們利用催眠術,通過意識和潛意識使人類確信他們的存在,並驅趕人類離開早已屬於他們的宇宙。從此,布圖索夫教授得出一個結論,他們(外星人)早就知道地球人,而且了解得很清楚。5.39.217.77 w7 G3 |7 E! i5 M$ K; w% p
/ }/ C, k+ O) Y: l1 y* H5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可思議的幻聽& A6 G8 y5 y' I6 ^! x) Y5 |
太空人在太空飛行時經常聽到一些神秘的聲音,而事實上,宇宙空間應該是寂靜無聲的。太空人弗拉季斯拉夫·沃爾科夫曾富有激情地描述過宇宙中的神秘之音,“大地的黑夜從下面飛過,突然,從黑夜裏傳來狗的叫聲。我一陣驚訝,這不是我們萊科(太空試驗犬,已死於太空軌道)的聲音嗎?之後幽靜中又清楚地響起嬰兒的哭聲和一些其它聲音。”沃爾科夫說,這一切都無從解釋,但感受卻十分真切!
& l0 |) p$ C!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太空人格奧爾吉·格列奇科在太空軌道遇到過一件奇怪的事,當飛船經過智利的哈恩角海峽時,他突然感覺到了危險,似乎一只猛虎就要撲到他的背上。格列奇科說,可怕的恐懼感簡直令人窒息。據悉,古代有許多船在此沉沒。公仔箱論壇, ~7 h5 S2 Q0 s0 x; h% z# U2 [
宇航試飛員謝爾蓋·克里切夫斯基認為,人類必須認真研究太空人在太空飛行時所遇到的“神奇的夢幻般狀態”,這種研究不僅有利於太空飛行的安全,或許還可以掀開宇宙神秘面紗的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