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中鹽被指刻意形成管理性虧損 或轉化為少數人福利

我們常說,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這個斷腕就是要斷壟斷行業的腕,敢啃硬骨頭,使積聚在壟斷行業中的國有資本,更多用於公共福利而不是用於少數人福利。tvb now,tvbnow,bttvb: v, `. I( p$ |$ c
% y7 V5 E3 e5 R
  近日,《食鹽專營許可証管理辦法》的廢止,再次引發外界對鹽業壟斷的質疑。據報道,十幾年來,國家有關部委對我國鹽業體制改革先后制定了六個方案,但這些方案皆遭遇阻撓(《華夏時報》4月26日)。
2 [$ B( @2 J# t2 V! C6 Itvb now,tvbnow,bttvb  |9 O5 [9 h1 e! E8 M' j- ?
  當前引起廣泛爭議的鹽業改革,觸及到的是鹽業的行政壟斷問題,而實質則是壟斷群體的利益問題。對於鹽業改革的方向,《鹽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穩妥地推進鹽業體制改革,開展食鹽專營體制下的市場化運作,促進食鹽管理向市場化方向發展。但即便這個比較保守的改革,依然寸步難行,其中原因,既有大環境的影響,恐怕更有行政壟斷鹽業專營帶來的利益掣肘。
0 i/ i7 R/ s+ w0 P2 btvb now,tvbnow,bttvb% t$ I& B8 }/ N5 ~' P/ m& `' v
  從現實情況看,國有企業改革在多方面有重大進展,尤其在股權多元化等方面有突破。但客觀地說,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內部治理方面還存在大量的缺陷,一方面,壟斷行業產品價格偏高,無論是食鹽還是一些未開放的服務業,居民支付的價格都明顯偏高,其原始成本與最終售價之間有巨大的利潤空間。例如,有研究表明,食鹽從出廠價到銷售價,價格上漲了6-10倍。1 n# t0 s1 K+ }( \
8 T$ {9 o: o5 R; D2 Q
  另一方面,壟斷行業盈利卻偏低。中國鹽業總公司2012年營收達到273億元,利潤僅有2.2億,利潤率不足1%﹔2013年前三季度甚至出現4.2億元的虧損。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恐怕和國有企業內部管理費用等很難得到控制有直接關系。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虧損是一種政策性虧損,那現在國有企業出現的虧損,往往是管理性虧損,甚至是刻意形成的管理性虧損。而管理性虧損實質上又可能轉化為少數人的福利。因此,破壟需破利,就必須打破寄生在壟斷上固化了的利益結構。我們常說,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這個斷腕就是要斷壟斷行業的腕,敢啃硬骨頭,使積聚在壟斷行業中的國有資本,更多用於公共福利而不是用於少數人福利。tvb now,tvbnow,bttvb3 E& p5 a; K1 x
5.39.217.77; `6 u- b2 ]1 ?
  怎麼破利?恐怕有幾個方面的舉措不可或缺。
+ ?7 L0 ^0 V& r0 ]$ H5.39.217.77/ A) W9 f  d; o
  第一,對配置在鹽業等領域的國有資本,按著三中全會的精神,其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需要穩步提高,到2020年不低於30%。
, u, r3 t* R8 t# q: x2 v
" z: C9 Z4 \: H1 \4 }$ C  第二,明確傳統壟斷行業市場放開的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鹽業領域,拓寬鹽業產業鏈,不久前鹽業體制改革主導部門國家發改委廢止了《食鹽專營許可証管理辦法》,開啟了打破堅冰的重要一步。下一步,要在工業鹽、食鹽生產與銷售市場化方面制定更為具體的改革時間表。
( t3 d4 n/ O0 V- d( N  k- f5.39.217.77# s/ u  |( t: L  v- Q
  第三,對過去幾十年中建立起來的鹽業專營隊伍,要逐步轉型,成為鹽業市場的標准制定者與監管者,在鹽業市場化之后,形成有效的食鹽監管體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