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智囊批左右之爭撕裂中國 「政府不擔心發生茉莉花革命」

 ,  描述: 明報
【明報專訊】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秘書、有「中南海智囊」之稱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昨日表示,體制改革需要建立一個專門負責頂層設計的機構。他認為改革的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並批評中國的左右之爭「嚴重到了撕裂中國的程度」,他還表示中國政府不擔心會發生「茉莉花革命」。
$ E5 l. t& O. {5 F$ \%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K3 g: {! Y3 x( ~+ t1 A( p5 ]# `
「中共下台人民不會答應」; R  _0 N, r5 |, S. |

; s# ^( e  q2 U* N5.39.217.77在昨日的政協社科組討論時,施芝鴻透露現在有建議設立一個專責體政改革頂層設計的機構,類似十三大後國務院設立的體改委,認為這樣一個機構能夠從國家宏觀利益出發,能夠超脫部門利益。目前這一建議尚在討論,他個人傾向支持。施介紹,黨內對改革有共識,而改革的共識是建立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個原則的基礎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所遵循的全部的思想,如果只要其中兩者,我只要人民當家做主,只要依法治國,共產黨下台,中國人民會答應嗎?中國人民不會的」。
, j1 g) f- j* x
7 n; t; T9 Y1 ]  @6 w公仔箱論壇施芝鴻批評,目前左右分化嚴重,到了撕裂社會的地步。他認為這個問題不解決,就無法「凝聚力量」:「不管你是支持哪種觀點,你肯定是對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長期執政採取主張態度的,你講的再激烈我也願意聽;你如果出發點是要搞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拆掉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團結執政這個先進的台的,那麼你講再多中國人民也不會同意。」他表示判斷中國的改革之爭,要取得共識的話必須「在中國歷史選擇的政治制度基礎上來考慮怎麼改」。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3 y- N8 W! c/ o
+ ^8 a* S1 U* x9 o/ C
教授:正常爭論不會撕裂5.39.217.77- ]6 L8 g5 J3 E( s( [
9 b$ S2 _) G" x: V+ J- g: k1 N/ H3 Q2 \. \
他還表示,中國不會發生「茉莉花革命」,政府也不擔心中國會發生革命。他認為,內地目前爆發的群體性事件是針對地方具體事件的情緒宣泄,中國不存在反體制、反社會、反中共的政治力量。他分析西亞北非發生「茉莉花革命」是源於統治階層嚴重家族化、老齡化、裙帶化,失業問題嚴重,處在經濟全球化邊緣地區3個問題,而中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Z1 `  _) ]

8 G. R4 `& t) t. j' Ytvb now,tvbnow,bttvb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教授張鳴則對施的觀點持不同意見:「 撕裂中國?他意思就是讓我們不爭論了是吧?」他認為,正常爭論不會撕裂中國,只有想打倒別人,想搞文革的人才會撕裂中國。他還認為,中國經濟成果的分配不均,很多人未享受到,事實上中國就業率不足70%,「他們(失業者)一樣想革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1 {- {+ D/ n- {! n4 l
90年代「皇甫平」文章成名
0 F/ }! y5 Z& X+ ~! y
8 b! r$ O# k1 r/ x7 B) p【明報專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是中央一大「筆桿子」,1990年代上海一系列支持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文章曾名噪一時,署名為「皇甫平」,時任上海市委政研室處長的施芝鴻就是文章的三名作者之一,當時知名作品有〈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U2 i3 S: s8 w' F/ c7 V

: T+ D# e2 F# I+ M1 C5.39.217.77
施芝鴻後奉調入中央辦公廳,曾經擔任曾慶紅秘書。自2007年起升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 g' p; |$ k, t( W6 j8 l( c2 @6 L$ @5 J- t- I& [0 h- ^4 a
支持和鼓吹改革是施芝鴻為人所知的特點,有「中南海智囊」之稱。早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時,作為「筆桿子」的施芝鴻就是報告起草組成員,在去年中共十八大報告的起草中,施芝鴻亦是重要參與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L$ R5 D# h9 i9 |- p* l
对于国家只是希望他能好好的走下去,希望他文明理性尊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