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偶又變肥了!!?(I)—談體重控制心理學

即使你已經吃了八分飽,但是美食當前,你是不動如山心如止水地不受誘惑?還是心想「還有二分的空間,多吃一點應該沒關係」或是「還好啦,沒那麼嚴重吧,大不了明天少吃一點」?想想看,「羅馬不是一天造成」這句話的含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H1 A* _& \% ~9 Y" s
5.39.217.77; X$ G- v7 |7 R" l5 G4 \; O% I

/ x/ V/ V* w( t. I6 ?, E- xtvb now,tvbnow,bttvb行為習慣的心理學
( f# V. i) I  q, P1 j% H% N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主要是以身體質量數 (body mass index,BMI) 做為測定肥胖的方法,其公式是以個人的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來估算,而台灣地區的理想值應在20~23之間,其公式如下:) f1 q& B- w7 s$ _8 b0 h
( Z! o! P+ M5 n" F: @" R
5.39.217.77$ `/ ~& n6 _, ~" h4 k2 U
20 < BMI = Kg (公斤)/m (公尺)2 < 23
. \; y9 Q4 w( m: i2 U#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4 Y. y* K1 J8 Q1 @& E: u! H
9 H4 I* O2 ]( N公仔箱論壇以身高172公分者為例,他的理想體重應在59~68公斤之間;若BMI值超過23以上小於30之間則為過重(overweight),若BMI值在30以上則為肥胖(fat)或是嚴重過重(server weight)。由於肥胖會帶來生理與心理的問題,因此有關肥胖的信念及行為習慣,自然成為健康心理學的重視。9 e( M2 i5 t; ^6 C$ ], X
tvb now,tvbnow,bttvb5 s5 M- I. _8 o; L
在這裡得重申,心理學家研究人們的外顯的行為,以及藏在內心的情緒、態度、想法,都是經過嚴謹、精密控制、長期、重覆的步驟去觀察、測試同一群人的心理特質,或是比較不同群人的差異。有時基於倫理與現實的考量,以動物實驗的結果來評估推論人類的行為或心理歷程。心理學家們所努力的,期望能建立一套可驗證的法則,或是謹慎地參考不同觀點的論證,完整地說明人。因此,對肥胖者的心理研究亦是同樣的複雜,絕非像第四台廣告節目宣傳得那麼誇張、炫麗、太神奇了。目前的研究認為肥胖的原因可能與以下的因素有關:公仔箱論壇3 j; h% b; s) C!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m: _' J# d7 \% i, o: G, E
(一)基因遺傳與代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X, @* O2 R% C6 M% h5 c

1 `4 N. N4 _% i9 i4 q7 O& J) j公仔箱論壇1.         在父母子女親代間的研究方面,發現父母中有一人是肥胖者,孩子肥胖的機會達40%,若父母二人皆為肥胖者,其孩子就有80%的機會成為胖嘟嘟的;而正常體型父母者,孩子肥胖的機會僅有7%。在比較不同地方收養的同卵雙胞胎及一起成長的異卵雙胞胎,在遺傳與環境因素對肥胖的影響,結果發現前者的體型是較為相似的,顯示遺傳因素對形成肥胖的重要性。
* e) X4 L0 ?1 l4 N2 I! Q公仔箱論壇4 y7 k+ D4 _+ G7 h
2.         而形成肥胖的可能原因之一是脂肪細胞的增大。一般正常人的脂肪細胞是在250~350億個之間,而嚴重肥胖者的脂肪細胞數目卻較常人多達4~6倍之多。而令人懊惱的是,脂肪細胞的數目並不會因為新陳代謝變得比較少,只是體積變小了。所以當兒童期與青春期時脂肪細胞數目增加得很快,到了成年期時數目將維持穩定。「小時候胖,長大後不見得會胖」是錯誤的觀念,可能的原因是他的脂肪細胞變小了。而真的要變得瘦一點,也唯有加速新陳代謝的速率與控制脂肪和熱量的攝取。' p  A% x! h2 W# I5 A

, [+ l8 M' a; T7 `4 X  }% F3.         每個人基礎代謝率不同,與先天遺傳有關。一些研究顯示肥胖者似乎先天的新陳代謝率較一般人低,所以瘦者即使攝取較少的食物仍然存活,而胖者即使喝水也會胖囉。
3 Q4 Q- Q1 n/ l公仔箱論壇
3 b7 l. \" s! V% s& o( l7 V公仔箱論壇(二)營養攝取行為:: g5 ^7 h/ K, b

, R2 a& ~" _+ I" x4 o( b- U5 P5.39.217.771.         基本上供應身體細胞、組織、器官機能運作的養分,主要為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經過代謝與消化成最小的組成分子,如肝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碳水化合物。一旦身體缺少了基本養分,將刺激下視丘維持恆定的機制,進一步地攝取適當且足夠的營養;換言之,當攝取過多的養分或是養分代謝消化太少,將會轉化成脂肪屯積在身體組織,脂肪細胞愈來大,身體自然愈來愈胖,身體其他器官也可能因為過度疲勞而影響正常的機能,如糖尿病、痛風、血管阻塞等。5.39.217.775 K) m- R  w  ~4 j5 L. F' A% l

! S  ~0 o. j, S+ m# `* }% H5.39.217.772.         攝取適當的營養是必要的,同樣的,身體活動促進新陳代謝也是重要的。工業社會取代農業社會,交通及電氣化工具的發達、運動場所的不足等因素,使得人吃得多動得少,平靜的生活型態,很容易讓人陷入肥胖的情境。運動是達到體重減輕、消秏卡路里目的最簡單方法。5.39.217.77" E# {/ e5 f& A( |0 t* f

+ |4 n/ V4 e1 ]1 e+ ]0 L3.         目前「吃到飽」餐廳林立,多數標榜著新奇、刺激、另類、俗又大碗的飲食文化(像麻辣火鍋、歐式自助餐),加上人貪小便宜的心理,無形中就會想要多吃一大堆東西(注意這些食物多是糖分高、高油脂、高熱量的),自然累積相當多的致肥因子,不胖才怪。5.39.217.772 K5 L5 ~; @2 I5 ?) D- ]
公仔箱論壇5 d0 q2 t: j* X. n& k/ z) d% o( S
(三)心理因素公仔箱論壇! b" S* I* y& C

  v8 Y! t% Q: E/ M%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前述提到不良的攝食行為,多數是因為我們對外在環境的刺激有較敏感的反應,甚至無意識地被催眠,特別是媒體運用形象特殊具說服力的偶像代言,很容易地被吸引,即使千山萬水也想要多吃一點。冷靜想一想,具那些特質的人容易被吸引呢?強烈好奇心、喜歡嚐試新奇事物、理智與自制力不夠、匱乏的物質條件、不具備正確的健康知識、生活太閒逸、或是團體伙食等。顯然調整個人的生活型態及建立良好的休閒習慣,是一項重要的生活修行。5.39.217.77' b3 P4 n6 s! p1 z5 o
) Z' S, Q% Z6 o, T' c8 C0 u
2.         有近九成的人曾經試圖節食這麼一回事,成功的人卻不多見。減重與減肥是不同的,前者需要減少食物的攝取量,後者除了量的減少外,還需增加熱量與脂肪的消秏與代謝,這是因為脂肪細胞不會減少,只會變小。但是企圖以節食為減重或減肥的手段,初期體重會明顯的下降或是「感覺好像瘦一點」,之後說不定有好好慶功一下,多吃一點的補償心理,以及飽足機制長期有被剝奪的回饋恆定現象,甚至出現心神不寧、憂鬱的心情改變,造成日後攝食過多的情形,以「彌補」的心情多吃一些食物,所以沒多久又會胖回來,然後反覆地節食降低體重、回升,像是回力球般地體重上上下下。要注意及警告的是,過分注意體重升降的情形、減重及減肥訊並且反覆的節食、暴食行為將有可能是異常心理的徵兆,該深入的檢視是否在現實生活中面臨了困難的情境。tvb now,tvbnow,bttvb& g6 J# @) m3 y+ l2 T
公仔箱論壇' i7 Y  l( S/ I" ]+ D, A: T1 H* ?
3.         研究也發現參與減重計劃者,有六成的人認為自己很胖,事實上他們的BMI值都在理想體重之內,甚至低於標準值而且身材纖弱的人。也就是說多數人是「感覺」自己胖,並不是「真的」很胖。所以肥胖問題多少反映了文化對身體意象的主觀評價和迷思,同時製造部分迷信好身材「瘦才是好」愛美人心理的困擾。9 A2 v$ u1 p8 y. H, G' x5 z

2 H* f$ `3 P$ l& Z. x+ |9 y(四)社會環境影響
1 ]% v. c1 _% S+ ^5 e6 L# T5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c% V- P% j4 c6 |0 R( i6 F,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前述提到過量的攝食行為可能是缺乏自制力,或是滿足匱乏的心理需求、心理慰藉的行應反映,也可能是受到周遭環境以及團體的刺激影響。舉個例子來說,回憶你參加活動營隊或是烤肉的經驗,即使你累了,伙食也不怎麼樣,食物的料理很差,可是你還是吃得津津有味,喊著「吃太飽了」、「吃撐了」。因為社會團體成員的密切互動形成了一體的凝聚力,受到那股融洽和諧氣氛的感染,你的胃口也大開了;就算你吃不下了,也難推掉朋友們的關切,多吃點吧!還記得學校餐廳曾斗大的寫著「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或許你也會了義氣和不要糟蹋食物的節儉美德,實踐「愛就是把菜吃光光」新生活運動,結果……嗯。
3 b8 g1 [3 \8 g2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5 C) ?( s, n+ n  N& [tvb now,tvbnow,bttvb2.         有時候我們的長輩都會勸我們多吃一點,一方面這是他們關心的方式,認為有營養夠、身體強壯才能迎接工作的挑戰,經營幸福的生活;另方面他們仍存著「能吃就是福」的印象,在物資缺乏的時代這或許是對的,但是在營養過剩的現代裡,吃得正確、健康、營養夠才是重要的。不要因為別人說你的身材胖或瘦是如何難看,而猛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影響了健康不說,還可能為此付出很大代價(體重回覆、心情改變、自我貶抑)是多麼不值得呀。
3 j" x" _4 C3 O, c. Ctvb now,tvbnow,bttvb
4 U) H/ a- \; N* F) {* e" m) K,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如果你冷靜客觀的話,你將會發現媒體報導與廣告,是造成你陷入虛榮心、自卑感、競爭的身體美陷阱最主要殺手。為了那誘人的曲線,有人神經質的包上好幾層保潔膜,裹上厚厚黑黑的灰泥,吃減肥藥或代餐,甚至斷食,唉喲我的媽哦。姑不論是否有效,從前述整個形成肥胖的原因來看,你該知道那些方法應該只是短暫性的效果,何必花那些冤枉錢成就奸商集團的財富,然後怨自己笨,對自己感到洩氣、沒有信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