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冷知識分享] 斑馬線的歷史


$ s  \. _" q0 B4 x7 X公仔箱論壇
城市街道人行橫道上的一條條白線,又叫斑馬線。斑馬線源於古羅馬時代的跳石。早在古羅馬時期的龐貝城的一些街道上,車馬與行人交叉行駛,經常使市內交通堵塞,還不斷發生事故。為此,人們便將人行道與馬車道分開,並把人行道加高,還在靠近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跳石,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誌。行人可以踩著這些跳石,慢慢穿過馬路。馬車運行時,跳石剛好在馬車的兩個輪子中間。後來,許多城市都使用這種方法。' @4 [% Z: ^0 I7 k* X" X

! Z3 K! o9 Q" v4 L3 }* u9 K& K% u9 v. Z" ]; E公仔箱論壇  十九世紀末期,隨著汽車的發明,城市內更是車流滾滾,加之人們在街道上隨意橫穿,阻礙了交通,從前的那種跳石已無法避免交通事故頻頻發生。二十世紀五○年代初期,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規定行人橫過街道時,只能走人行橫道,於是倫敦街頭出現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橫線,看上去這些橫線像斑馬身上的白斑紋,因而人們稱它為斑馬線。沁司機駕駛汽車看到這條條白線時,會自動減速慢行或停下,讓行人安全通過。沿用至今,斑馬線在街道上仍然隨處可見。
風瀟瀟兮逆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thanks
  ?% x8 X5 c+ ?2 ~" I/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m+ K7 k2 n0 `$ _- N$ Y
:014:
good news, thanks
返回列表